敦煌|玉门关简要介绍

敦煌|玉门关简要介绍

文章图片

敦煌|玉门关简要介绍

文章图片

敦煌|玉门关简要介绍

文章图片

敦煌|玉门关简要介绍

文章图片

敦煌|玉门关简要介绍

文章图片


玉门关 , 现在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区西北80公里外的戈壁滩上 , 地处河西走廊的最西端 , 疏勒河南岸 , 古时候的玉门关是汉朝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 , 是一处重要关隘和屯兵之地 。 现在的玉门关遗址作为丝绸之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是敦煌旅游的热门打卡地之一 。

【敦煌|玉门关简要介绍】玉门关历史上曾有三处 , 汉代玉门关 , 隋唐玉门关和五代宋初玉门关 , 其中汉代玉门关为最 。

玉门关由来玉门关是汉朝进入西域的门户 , 也是古代丝绸之路进入西域北路的必经之地 , 从汉武帝打通河西走廊之后 , 为了管理这些地区设立了武威、酒泉、张掖和敦煌等河西四郡 , 并修建了汉长城和玉门关、阳关 , 作为汉朝西部的边防设施 , 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 玉门关也因丝绸之路网络的商人逐渐繁华起来 , 因为西域于阗(现在的新疆和田)的美玉由此进入中原得名“玉门关” 。

玉门关经过朝代迭代 , 汉朝的玉门关 , 五代宋初的玉门关 , 隋唐时期玉门关 , 在位置上有了一些变化 , 关址也经历了几次大的变迁 , 但玉门关在东西交通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

历史上的三处玉门关都在哪里?提到玉门关 , 我们一般都会想到王之涣的《凉州词》 , 或者王昌龄的《出塞》 , 李白的《关山月》的名诗词 , 这些诗词也使玉门关称为难以抹去的时代记忆 。 历史上玉门关有三处分别是:西汉玉门关、隋唐玉门关和五代宋初玉门关 。
西汉玉门关 , 又称“小方盘城” , 位置在敦煌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 , 也使现存遗址比较完整的遗迹 , 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 , 李广利征伐大宛 , 玄奘法师西行求经都是从此出入的 。

隋唐玉门关 , 一般认为在汉代关址东约200公里左右 , 今天安西县疏勒河南岸双塔堡附近 , 也是唐诗里面的“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玉门关 。

五代宋初玉门关 , 又称“水关峡”、“黑山峡” , 位于隋唐玉门关东200公里的石门峡 , 西夏占领河西走廊时被废弃后 , 玉门关就从史籍上销声匿迹了 。

现在的玉门关怎么样?现在的玉门关说的就是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戈壁滩上的玉门关景区 , 即“小方盘城”周边的遗址 , 这里曾是汉朝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 。 整个玉门关遗址包括2座城址 , 20座烽燧和18段长城遗址 , 现在已对游客开放的只有小方盘城遗址、大方盘城遗址和当谷燧周边汉长城遗址 。

现在的玉门关海拔1400米左右 , 全年温差较大 , 严冬期较长 , 每年2月最冷 , 到这里旅游建议选择五月至十月 , 开放的景点至少可以游玩1个小时以上 。 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敦煌境内保存距离最长 , 保存最完整的汉长城 , 还可以感受一下古时候战争关隘 , 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

结语玉门关西进东退的过程 , 既是西域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博弈与融合 , 其背后也有气候变化的推波助澜 。 对比历史研究发现 , 在气候偏暖的西汉时期 , 玉门关西移;而在气候偏冷的东汉、五代和宋 , 玉门关东撤 。

从上图可见 , 在气候明显偏暖时期 , 也是西汉、隋唐等国力强盛时期 , 中原农耕文明在与西域游牧文明的对抗中也更多占据优势地位 。
虽然历史上有三处玉门关 , 无论哪一处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 虽然有有的随着历史长河消失 , 但不能磨灭它们的价值 , 也是古人的匠心智慧的表现 , 置身于中 , 或许能感受到驼铃悠悠、人喊马嘶的繁荣景象 , 登高远眺后 , 蜿蜒的长城 , 挺拔的胡杨 , 兀立的烽燧 , 摇曳的芦苇 , 与关隘交相辉映 , 是否会有武侠怀古之情 , 油然而生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