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枪?塔斯社报道:俄飞船的神秘泄漏小孔,可能是预先制造的!( 二 )


这个小孔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联盟MS-09飞船上的小孔一眼就能看出是人为制造的 , 但MS-22飞船外侧散热器上的小孔又是怎么弄出来的?NASA的说法中 , 有一个是制造时留下的预置孔 , 那又为何会泄漏?制造缺陷 , 当时还有一层薄薄的金属覆盖 , 但在内部压力下 , 到了太空数月之后终于破裂?

俄罗斯航天局在早些时候认为可能是微陨石撞击到了散热器 , 这个可能性挺大的 , 因为当时刚好是双子座流星雨期间 , 比面包碎屑还要小的微陨石确实有可能撞到飞船 。
要是在太空怎么破坏制造出这个小孔?
由于散热器破孔在飞船外侧 , 内部是无法制造的 , 因此想要搞出小孔的话必须得带个便携式电钻去外面打个小孔 , 也就是说得穿上宇航服走一趟 , 这个难度相当大 , 因为出舱本来就是一件大事 , 而且打孔过程中就泄漏了 , 会导致本身受到液氨污染 , 容易留下证据 。

也有网友认为 , 美国人一定带了激光武器 , 在舱内对着“舷窗”外的俄罗斯飞船来了那么几下 , 然后散热器就被烧破了一个孔!不得不说这很靠谱啊 , 以金属铝吸收的激光波段 , 几十瓦的功率照射几分钟 , 就能在薄薄的散热器表面烧出一个孔来 , 非常隐蔽 , 简直就是天才想法 。

要区分究竟是怎么破坏的其实也简单 , 只要将散热器“拆回来” , 对小孔内的金属成型与成分做个采样分析 , 看看是否是融化造成还是机械切割造成 , 又或者撞击下形成就能搞明白了 。 但这个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
阿波罗飞船都回来了 , 联盟飞船为什么不行?关于联盟MS-22飞船服务-推进舱损坏可能影响返回宇航员返回的问题 , 很多朋友都有不同理解 , 而最大的疑问莫过于当年的阿波罗13号飞船 , 当时服务舱都爆炸了 , 3位宇航员都克服万难回来了 , 而且还是在前往月球途中 , 现在的联盟飞船在地球轨道上 , 同样是服务舱损坏 , 还只是散热器破了一个小孔 , 为何就回不来了?

  • 阿波罗13:到底是怎么回来的?
1970年4月11日19:13:00 , 土星五号载着阿波罗13号从肯尼迪航天中心起飞前往月球 , 起飞过程一切顺利 , 阿波罗13号飞船也进入了地月转移的大椭圆轨道 , 只需大约3天后即可抵达月球引力捕获范围 , 再减速进入月球轨道然后像阿波罗11和12那样执行登月程序 。

在距离出发大约2天后、奔月途中的直播完成后大约6分钟 , 此时飞船距离地球约为33万千米 , 负责监控服务与指令舱电气系统的电气、环境与耗材主任西摩·李伯格(在休斯顿控制中心)发现服务舱的氧气罐读数有些异常 , 便要求宇航员斯威格特进行启动罐体搅拌均匀避免分层 。

结果在斯威格特开启搅拌开关后大约95秒、也就是距离出发55小时54分53秒时 , 宇航员听到了一声巨响 , 飞船剧烈晃动 , 姿态发动机自动点火维持姿态 , 主电路B电压为0 , 二号氧气罐压力为零 , 一号氧气罐压力下降 。 飞船主计算机重启 , 高增益天线失灵 。

斯威格特在26秒后汇报:“休斯敦 , 我们遇上麻烦” , 此后洛弗尔还加上了一句“主电路B电压不足” , 开启了阿波罗13号的惊世之旅 。
故障原因:氧气罐爆了
阿波罗飞船后半部分分是服务舱+动力舱 , 在服务舱内有通信以及供电的氧气氢气罐和燃料电池等设备 , 发生事故的就是二号氧气罐:

氧气罐内为了保证温度分布均匀 , 每天都会启动一个搅拌风扇几分钟 , 让罐体内部温度均匀分布 , 也让压力温度等参数读数更准确 , 然而给风扇供电的电线的特氟龙绝缘外皮在飞船起飞和飞行过程中的振动摩擦导致绝缘失效短路 , 高温导致绝缘层在液氧中燃烧 , 储罐内压力急剧增加 , 导致罐体发生爆炸 。

爆炸冲击冲破了服务舱外壁 , 打到了外部的高增益天线 , 通讯短暂中断!液氧气化的冲击力还让一号和三号燃料电池的氧气阀关闭 , 两个电池失效 , 二号液氧罐突然爆炸又导致一号罐管线或阀门受损 , 氧气在接下来130分钟内全部泄漏 , 服务舱内给燃料电池和指令舱供氧的所有氧气彻底耗尽 。

总结:阿波罗13号的惨象
阿波罗13号是一个“三舱”结构 , 分别是登月舱、指令舱和服务舱 , 这个结构是早期登月的经典结构 , 如下图所示:

爆炸损坏的是服务舱-推进舱 , 氧气和电力设备已经彻底被破坏 , 指令舱虽然有独立的氧气和电力供应 , 但只是在返回过程中与服务舱分离后使用而已 , 现在已经离开地球33万千米 , 地月之旅才走完2/3距离(走的是大椭圆轨道 , 不能以地月平均距离计算) , 就算阿波罗13任务组放弃全部目标仅仅是选择保命都不行 , 因为指令舱的供电与氧气坚持不到返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