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体型越大在竞争中越有利,但为何却越容易灭绝?


动物体型越大在竞争中越有利,但为何却越容易灭绝?


文章图片


动物体型越大在竞争中越有利,但为何却越容易灭绝?


文章图片


动物体型越大在竞争中越有利,但为何却越容易灭绝?


文章图片


动物体型越大在竞争中越有利,但为何却越容易灭绝?


文章图片


动物体型越大在竞争中越有利,但为何却越容易灭绝?


文章图片


动物体型越大在竞争中越有利,但为何却越容易灭绝?


体型越大的动物往往是对生存越有利的 , 我们举几个例子 , 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 虽然它是一种食草动物 , 但是成年的大象没有天敌 , 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 , 虽然它们只能靠须板来过滤浮游生物 , 但是一大群虎鲸也无法撼动一头成年的蓝鲸 , 这就是体型大的好处 。

在动物的进化中 , 体型逐渐增大是一个自然趋势 , 早在2018年 , 科学家们就通过分析海洋中1万7208个属的海洋动物发现了一个现象:从寒武纪到如今 , 海洋生物的体型已经增大了150倍 。 这个结论为一个进化生物学的假说-柯普定律提供了科学支持 。
由此可见 , 动物的体型是倾向于越吃越大 , 越大越有利的 。 毕竟更大的体型能够让食草动物远离食肉动物的捕杀 , 而更大的食肉动物就更捕猎更大的猎物 , 这是有利于生存的 。

但是 , 如果我们再来看一下地球上的几次大的灭绝事件 , 我们就能发现一个问题:动物体型越大 , 越容易灭绝 。 我们来举两个例子 , 石炭纪被称为巨虫时代 , 在这个时期 , 节肢动物的体型达到了迄今为止平均最大 , 不但有翼展可达1米的蜻蜓 , 还有体长可达3米的巨型马陆 , 但是它们甚至没有活到第三次大灭绝事件就灭绝了 。

到了三叠纪末期开始 , 地球正式进入了恐龙时代 , 这个时期是地球上爬行动物整体体型最大的一个时期 , 出现了体长几十米的巨型恐龙 。 但是 , 恐龙也仅仅统治了地球约1.6亿年 , 在白垩纪末期的大灭绝事件中就被带走了 , 仅剩下的部分小型兽脚亚目恐龙演化成了鸟类才得以延续 。
而在恐龙大灭绝事件中 , 反而是小型的动物存活了下来 , 比如原始的哺乳动物 , 这才给了哺乳动物粉墨登场的机会 。 那么 , 既然体型大是有利的 , 为何却容易灭绝呢?我们一起来找一下真相 。

体型太大的动物对食物的需求量更大
【动物体型越大在竞争中越有利,但为何却越容易灭绝?】体型太大虽然会让自己处于“无敌”的状态下 , 但是它的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 , 那就是对食物的依赖性太强了 。 我们以恐龙为例 , 来看一下植食性的恐龙是如何灭绝的?
关于恐龙的灭绝 , 目前比较统一的说法就是行星撞击说 , 不过并不是一颗行星 , 因为目前至少发现了3个与恐龙灭绝事件吻合的大陨石坑:墨西哥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乌克兰的波泰士陨石坑以及英国的银坑陨石坑 。

希克苏鲁伯陨石坑
巨大的陨石撞击导致了大量灰尘和撞击物进入了大气层 , 遮天蔽日 , 剧烈的撞击也使得地震、海啸以及火山爆发越来越频繁 , 大量的、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使得大量的硫化物进入大气 , 形成了长时间的酸雨 , 在没有阳光和酸雨的双重加持下 , 大量的植被死亡 。
而在白垩纪末期 , 草食性恐龙的体型普遍都非常大 , 它们每天都需要大量的食物 , 但植被的大幅度减少 , 使得它们没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 , 随后就是植食性恐龙大面积的死亡 。

显然 , 当时的植物并不是全部死亡 , 只留下了少部分 , 但不足以支撑体型庞大的恐龙生存 , 所以只有那些小型动物存活了下来 , 这就是大型动物对食物需求量太大导致的结果 。
说完了植食性动物 , 我们再来看肉食性动物 , 肉食性动物体型太大也是不利的 , 因为肉食动物靠的是速度和灵活性捕猎的 , 一旦体型太大 , 非但灵活性受限 , 所能选择的猎物也只能是一些体型庞大、移动缓慢的食草动物 , 我们同样以恐龙时代的肉食者为例 , 大型肉食性恐龙只能捕杀大型的植食性恐龙 , 当植食性恐龙大面积灭绝 , 肉食性恐龙灭绝的更快 , 因为肉食性恐龙需要一大群植食性恐龙来支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