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OTA:推倒、洗牌、重来、新生

|疫情下的OTA:推倒、洗牌、重来、新生

文章图片

|疫情下的OTA:推倒、洗牌、重来、新生

文章图片

|疫情下的OTA:推倒、洗牌、重来、新生

文章图片

|疫情下的OTA:推倒、洗牌、重来、新生

文章图片



疫情暴发以来 , 各行各业都难免受此冲击;要说影响最大 , 餐饮、航空、旅游业都是绕不开的话题 。
不过本月以来 , 政策层面的利好消息频出 , 也让旅游行业首先迎来曙光 。
先是12月初 , 全国多地有序解除临时管控;随后12月7日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新十条” , A股旅游板块迅速走强 。
作为旅游行业的中坚力量 , OTA平台也终于等来行业机会 。
只不过 , 三年疫情的阴霾之下 , OTA行业早已被推倒重来 , 不少OTA平台已经倒下 , 头部OTA平台也过的十分艰难 。
此次新阶段来临之后 , 我们或许也将再次见证OTA行业的又一次巨变 。
01 推倒 , 行业洗牌OTA平台是在线旅游产业的中游环节 , 连接着上游的商业与下游的消费者 。
一家OTA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用户基本盘、供应链能力 , 以及产品与服务水平等 。
按照此类“指标” , 目前我国在线旅游平台大致可分为三个梯队;以携程、美团为代表的第一梯队;以马蜂窝、同程、去哪儿、途牛、驴妈妈、穷游等为代表的第二梯队;以及各式其他在线旅游平台组成的第三梯队 。
疫情影响之下 , 中国在线旅游市场规模急剧下降 , 2020年较2019年同比下降近5成 。 行业艰难之时 , 全国酒旅行业曾一度陷入停摆 , 这也加速了在线旅游行业的洗牌 。
最先倒下的 , 便是竞争力不足的第三梯队玩家 。
据不完全统计 , 2020年在线旅游平台\"死亡\"名单有近20家 , 包括亦安旅行、行鸽旅游、届活旅游、游多多旅行网等平台相继倒闭 。
进入2021年 , “死亡”名单也持续更新 , 包括游差、Wegogo、悦逍游周边抢购、梦想旅行、新骑科技、道说、乐遇旅行等十余家平台宣布倒闭 。
中小OTA平台在疫情期间 , 身处的水生火热之地可想而知 。
除了第三梯队玩家外 , 在国内马蜂窝、爱彼迎等二线平台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 与头部平台的差距日渐拉大 。
在2020年年初 , 众多消费者在新浪微博和黑猫投诉平台反映自己在马蜂窝上购买的机票、酒店等票款始终未被退款 , 联系马蜂窝客服也没有回应;有的用户在马蜂窝APP上找不到退款按钮 , 显示只能电话联系客服 。
马蜂窝的“退款风波” , 背后反应的一方面是平台对上下游的响应速度和效率不佳 ,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平台抗风险能力弱、现金流吃紧等问题 。
此外 , 市场讨论度比较高的还有今年5月末 , 正式宣布暂停中国境内服务的爱彼迎 。 退出中国市场的理由爱彼迎没有明说 , 但这也与疫情之下的长期亏损不无关系 。

疫情以来 , 让中小平台的生存处境变的异常艰难 , 特别是为数众多的尾部企业面临被市场直接淘汰 , 这确实十分残忍;但客观来说 , 是对于像携程这样的头部玩家来说 , 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 , 2021年 , 携程旅行的市场份额(GMV)位居榜首 , 市场占比达36.3%;美团旅行位列第二 , 市场占有率为20.6%;同程旅行和去哪儿旅行依次位列第三、四位 , 分别占比14.8%、13.9% 。
由于OTA基本盘够大 , 用户基数够多 , 用户需求也不会消退;没有实力的玩家被淘汰出局 , 用户自然向头部平台聚集 , 市场集中度也进一步提升 。
不过 , 在这轮行业动荡与洗牌中 , 也让一些新玩家找到了“上车”的机会 , 比如来势汹汹的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社交平台 。
总的来说 , 疫情三年 , OTA行业大变天 , 如今出现在消费者面前的 , 已经是行业的另一番光景 。
02 重来 , 玩家自救OTA平台的收入主要来自酒店、机票和旅游三项业务 。
疫情期间 , 消费者出行计划变少 , 对应平台的酒店业务、在线票务、机票业务的收入都会骤减 。
收入端被砍 , 行业玩家无一幸免 。 不过在这寒风凛冽的三年 , 头部OTA们也没有躺平 , 反而在积极求生 , 为了拯救低迷的行业使出浑身解数 。
首先 , 是基于业务本身拓展营收来源 , 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消费场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