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大漠绿洲奇迹,煌煌丝路文明,这座城市的魅力远不止目光所及

敦煌|大漠绿洲奇迹,煌煌丝路文明,这座城市的魅力远不止目光所及

文章图片

敦煌|大漠绿洲奇迹,煌煌丝路文明,这座城市的魅力远不止目光所及

文章图片

敦煌|大漠绿洲奇迹,煌煌丝路文明,这座城市的魅力远不止目光所及

文章图片

敦煌|大漠绿洲奇迹,煌煌丝路文明,这座城市的魅力远不止目光所及

文章图片

敦煌|大漠绿洲奇迹,煌煌丝路文明,这座城市的魅力远不止目光所及

文章图片

敦煌|大漠绿洲奇迹,煌煌丝路文明,这座城市的魅力远不止目光所及

文章图片

敦煌|大漠绿洲奇迹,煌煌丝路文明,这座城市的魅力远不止目光所及

文章图片

敦煌|大漠绿洲奇迹,煌煌丝路文明,这座城市的魅力远不止目光所及

文章图片

敦煌|大漠绿洲奇迹,煌煌丝路文明,这座城市的魅力远不止目光所及

文章图片

敦煌|大漠绿洲奇迹,煌煌丝路文明,这座城市的魅力远不止目光所及

文章图片

敦煌|大漠绿洲奇迹,煌煌丝路文明,这座城市的魅力远不止目光所及

文章图片

敦煌|大漠绿洲奇迹,煌煌丝路文明,这座城市的魅力远不止目光所及

这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 , 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 , 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东亚文化之都 。 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 。
这里是敦煌 。
01
“历经千年沧桑 , 茫茫戈壁上的文化奇迹”
敦煌莫高窟 , 俗称千佛洞 , 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 , 后历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 , 形成巨大的规模 , 有洞窟735个 , 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 ,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

创造了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古代画师 , 大致分为三类 。 一种是僧官 , 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 但为数不多 。 再就是画僧 , 他们是僧侣也会作画 , 人数较前者略多 。 最后便是纯粹的画工了 , 他们游走四方居无定所 , 在洞窟里作画 , 便在洞窟里起居 , 一旦完工 , 就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了 。 可想而知这个巨大的绘制工程 , 一定是令许许多多的画工 , 耗尽了毕生的精力 , 他们走进了这状如蜂巢的石洞 , 恐怕就再也没有走出莫高窟了 , 正是这样一批优秀而又伟大的无名者 , 为后世留下了 , 人类辉煌的丝路文明的影像 。

02
酷似一弯新月的“沙漠第一泉”
月牙泉位于月牙泉风景区 , 古称沙井 , 俗名药泉 , 是敦煌享誉天下的沙漠奇观 。 其被周围得鸣沙山环环相绕 , 山为细米状流沙积成 , 沙子有红、黄、绿、白、黑五色 , 镶嵌在沙漠之内 , 因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 。 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 , 有“沙漠第一泉”之称 。 以其独特的“沙丘抱泉 , 泉映沙丘”、“沙岭晴鸣 , 月泉晓澈”景观而享誉中外 。

月牙泉周围的沙丘较为高大(平均高度为140米) , 在这个区域之内 , 冬季以偏西西南风为主 , 夏季以偏东东北风为主 , 相反方向的风抵消了对沙丘的影响 , 因此沙丘不发生整体的移动 。 沙丘的移动速度与沙丘的高度成反比 , 而且由于局部地形的引导 , 不管哪个方向来风 , 都能在月牙泉内的环形山中产生向上的回旋风 , 把沙山滑下的沙粒往沙山脊上和山顶上吹 。 正是在这种特殊的风沙活动之下 , 使得这沙泉能够共生、相依相存的地貌奇观能够绵历千古 , 给人们带来一种刚柔并济的感官享受 。

这种沙泉共存的现象是由它独特的地质以及气候因素造成的 , 月牙泉的周边都是高山耸立 , 山坳随着泉的形状也形成了一个月牙形 , 吹进这种山洼地里的风 , 由于空气力学原理会向上旋 , 于是月牙泉周围山上流下来的沙子又被送回四面鸣沙山山脊的另一侧 , 而不往下流 , 这就是月牙泉诸多年来即便在遇到烈风的情况下仍然不为沙所掩盖的原因 。

近年来 , 人工干预了天然的地理环境 , 诸如在月牙泉景区外围的草地、树木以及周边建筑物的增加 , 改变了月牙泉周边的风沙流场结构 , 破坏了原有的风沙输移动态平衡 , 使得月牙泉南北两侧沙丘有合拢的趋势 , 尤其是南侧沙丘的北移更加突出 。 因此 , 为了捍卫这弯鬼斧神工的“新月” , 却也是任重且道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