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模型
按照计划 , 中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在2027年会具备首飞条件 , 这种火箭就已支持具备载人登月的能力 。 而下一步 , 重型运载火箭在2030年前后首飞后 , 地月转移轨道发射能力将能提升至50吨 , 支撑后续的月球开发活动 。
“光杆”造型的中国重型运载火箭模型
在本次珠海航展上 , 我们也看到了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 , 这款火箭全长约90米 , 采用三级半构型 , 箭体直径5米 , 捆绑2个5米直径通用芯级 , 可将27吨有效载荷直接送入奔月轨道(重量和这次的猎户座飞船差不多) 。 同时 , 和技术上“不思进取”的SLS比较起来 , 中国的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也考虑了重复利用的问题 。
我国25吨级氢氧发动机完成全系统试车
更可喜的是 , 更大一号的重型运载火箭 , 已经直接进化到了没有助推器 , 带栅格翼的“光杆”造型 , 这基本上就算是把“循环使用”的图标刷到火箭上了 。
如果说航展让我们看到了火箭结构上的升级 , 那么试验场传来的好消息就更实实在在:就在本月 , 我国25吨级闭式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完成了全系统试车 , 这种用于重型运载火箭的发动机 , 基本可以对标SLS用的RL-10B-2 , 已经是世界先进水平 。
NASA载人航天项目染上“鸽”病 , 谁先登月不一定
苏联还在的日子 , 是美国航天的黄金年代 , 绷着大国竞争的弦 , 创新频出 。 但近年美国航天事业风头 , 被拿着NASA技术外溢的民营公司抢走 , 而美国官办航天 , 就似乎少了一些雄心壮志 , 甚至连进度都有些不太能保障了 。
载人龙飞船解决了NASA的尴尬
航天飞机无了之后 , NASA长期依赖俄罗斯飞船运人上国际空间站(ISS) , 直到去年载人龙飞船第一次对接ISS , 才算结束了这一窘况 。 太空探索和波音公司作为商业公司 , 载人飞船的要求也许没有NASA这种国家队那么苛刻 , 但NASA自己不去搞 , 又能怪谁呢?
就阿尔忒弥斯计划来说 , 今年的SLS首飞是第一步 , 下一步绕月最早会是在2024年 , 而2025年的载人登月目标 , 也只是“争取” , 照目前状况来看 , 多少是可能要“鸽”一下的 。
而从中国载人航天近年的势头来看 , 不光不“鸽” , 还经常提前完成任务 , 这么一来一去 , 最后谁先登月 , 或许又会成为一个未知数了 。 不过还是那句话 , 中国的太空探索时间节点 , 是按照自己进度 , 科学决策的结果 , 如今的中国航天实力已不可同日而语 , 也更有自信 , 不需要靠和谁比来证明自身 。
推荐阅读
- 3位航天员提前返回?国际空间站飞船泄漏并非陨石,俄将发射飞船
- 大手笔!美媒:火箭、76人涉及四方交易,湖人也不亏,戈登离队
- 致命0.8mm小孔! 太空救援将开始? 俄航天局宣布飞船将做好发射准备
- 《阿凡达》为什么人类不用核弹消灭敌人?因为地球已经彻底玩完了
- 美专家:若不转变态度与中国空间站合作,国际空间站退役了咋办?
- 神十五传来好消息!外媒疑惑:怎么都争着去中国空间站?
- 国际空间站飞船遭遇撞击,舱温升至近50度,可能启动太空救援?
- 手性等离子体和光子增强
- 256次!西方宇航员出舱经验好丰富,有根“风筝线”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