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记得十岁的时候 , 我家在京汉大铁路的京汉街上 , 每天早晨总是有一个年轻人 , 一身绿色的“军装样式”的衣服 , 脸上戴着一幅淡黄色的眼镜 , 镜片比啤酒瓶底还要厚 , 肩上挎着一个帆布书包 。 手捧一本书 , 缓缓从我家门前路走过 , 傍晚 , 又原路返回 。
永远是目不斜睛 , 一边走路一边读书 , 身边无论发生什么 , 都好像与他没有关系 , 仿佛沉浸在自我的世界 。
这样走了很多年 。 有一天 , 在他的身后 , 出现了和他长一模一样小男孩 , 同样是斜挎一个帆布包 , 手上捧着书 , 一大一小 , 一前一后 , 边走边读 。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么热爱读书的人 , 为此影响了我许多年 , 至今这一对父子走路的样子还经常浮现在眼前 。
这种沉浸式阅读 , 也深深影响了我 。 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读历史小说 , 二月河的“皇帝系列” , 张爱玲的“民国系列” , 茅盾文学奖系列等等 。 那些历史小说名著可以带人“穿越” , 回到过去 , 置身小说构建的环境中 , 体味他们的喜怒哀乐 。
成为《红楼梦》里大观圆里的小姐姐 , 带着大家读书吟诗 , 感受琴棋书画的乐趣;也可以成为微服的皇帝 , 看到老百姓没有吃的 , 而拍案大怒大骂贪官 。
读长篇 , 可以让我“先人物之忧而忧 , 读后人物之乐而乐” 。 大抵这就是读万卷书的一点乐趣吧 。
只是就我个人而言 , 很少有看外国的小说而动容 , 虽然也有那么多世界级的名著 , 读完之后还是很震憾 , 但终归置身事外的感觉要多一点 。 可这本《伦敦最后一家书店》却有极强的代入感 。
在2022年深秋的夜晚 , 手捧着这本《伦敦最后一家书店》 , 我会泪目 , 会心痛 。
心疼格蕾丝小小年纪失去父母 , 没有依靠;心痛韦瑟福德夫人听到充满爱心儿子丧生炮火而万念俱灰;也为埃文斯先生在抗争炮火的侵袭中极度疲劳猝死而揪心不已 。。。。。。
作者玛德琳·马丁女士 , 大半的童年时光在德国军官中度过 , 因此她的作品中对历史、战争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思考 , 被大家誉为历史小说作家 。
写二战的小说我看得不多 , 但是电影看得不少也挺多的 , 比如《辛德勒名单》《魂断蓝桥》《卡萨布兰卡》都是战争为背景的反映人性、爱情以及战斗为主旋律的内容 , 还是很好看的 。 但小说我就看得挺少 , 大家有时间可以给我科普一下 。
这本《伦敦最后一家书店》刚好是我看的二战小说多见的几本 。 之所以推荐给大家 , 是因为这本书虽然是战时题材 , 但是却是通过“读书”这一条线串联了故事 。 是我特别感兴趣的内容 。
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伦郭遭遇德军的疯狂大轰炸 。 原以为可以到伦敦开启新生活的格蕾丝 , 梦想破灭了 。 她不得不学会面对炮火 , 学会顽强生存 。
因为在樱草山书店当店员 , 邂逅了热爱阅读的工程师乔治 , 两人一见钟情 , 奉命参战的乔治临行前送了一本名著《基督山伯爵》给姑娘 。
在苦难的岁月中 , 这本书成了格蕾丝的“避难所” , 也成为她热爱阅读的启蒙之师 。 因为有一颗怜悯之心的格蕾丝 , 在阅读中受到启发 , 为在战争中受苦受信的民众带去读书的温暖 。
“空袭时 , 书是你最好的陪伴” 。 在残酷的一次次的轰炸中 , 幸好还有格蕾丝的朗读会让大家有片刻的宁静 , 幸好还有樱草山书店提供各种图书让大家享受阅读带来的力量 。
战争带走了妈妈、弟弟柯林、良师益友的老板埃文斯 , 还炸毁了伦敦的家园和繁荣 , 一切百废待兴 。 既便如此 , 因为阅读和好书带来的力量和彼此的温暖 , 使格蕾丝、韦瑟福德夫人和众多的伦敦民众一起顽强守护自己的家园 , 一直坚持到迎来胜利的曙光 。
樱草山书店因为其他被毁的书店无偿代售图书 , 因为无论何时何地都坚持开门营业 , 得到一个美丽的名字:伦敦最后一家书店 。
作者最后这样写到 , 在战争的至暗时刻 , 是书里的故事给他们带来了安慰、友爱和欢笑 。 战争甚至成了她爱上读书的催化剂 , 战争中 , 阅读为她提供了逃避的港湾 , 让她可以在痛苦和恐惧之余体验人生的美好 。
推荐阅读
- “蜉蝣”的短暂一生 ,生之光华,死之绚烂,不悔,无恨
- 古镇|周末去哪儿 | 窑埠古镇,越夜越美丽
- 三亚|存量时代新驱动,维也纳酒店V5.0为升级赋能热门酒店市场获投资者青睐
- 美丽|为什么现在都在去三亚?
- 美丽|美丽的西安植物园【摄影铜川魏梅霞】
- “元宇宙+出版”,会带来什么样的风景?
- 河南|河南适合旅居的五座小城,物美价廉水源充足,环境也很是优美
- 鲅鱼圈|漂亮的沿海小城鲅鱼圈,物价低廉环境优美,去这里游玩性价比超高
- 美丽|世界上最美丽的 15 个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