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0月17日 , 山东枣庄一名16岁的男孩从学校4楼跳下 。 原因是他在用手机汇报工作的时候 , 被学生会主席看到 , 误以为他是在玩手机 。 学生会主席不但批评、体罚了他 , 还没收了他的手机 。
该男孩一气之下 , 就从4楼纵身一跃 , 跳了下去 。 所幸被及时发现 , 送医院经医生全力抢救后已脱离生命危险 。
该新闻登上热搜之后 , 众多网友都在吐槽学生会 , 质疑它的作用以及存在的意义 。
我觉得通过这件事情 , 家长其实应该审视一下自己的教育模式 。
一、家长与孩子的相处模式 , 决定了孩子对待问题的态度
如果平时家长对待孩子比较严厉 , 出现问题喜欢批评、指责、唠叨孩子 , 那孩子在出现问题时就容易自己硬抗 , 因为他会觉得自己在父母这里得不到他想要的安慰和理解 。
在我们生活中就有很多这样的案例 。 前段时间 , 贵州一个10岁的女孩 , 因为被店主怀疑她偷了店里价值3.6元钱的文具 , 最后跳楼自尽 , 花一般的生命永远定格在10岁 , 给父母家人留下无尽的伤痛 。
这里面当然存在许多的是是非非 , 但我想说的是 , 孩子承受了那么大的压力 , 为什么情愿死也不愿向父母求助?
【山东16岁男孩跳楼事件:让孩子无法承受的,不是那没收了的手机】有的时候 , 在父母眼里是一件很小的事 , 可在孩子的世界里 , 却是一股足以摧毁他的力量 。 所以 , 当孩子来跟我们说:“妈妈 , 今天老师批评了我”“今天同学不跟我玩”“我这次没考好”等等这样的事情时 , 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这样回应:“老师批评了你 , 还不是你不听话 。 ”“同学不跟你玩 , 是不是你太调皮了?”“没考好?谁叫你不努力?”
如果我们总是给孩子负面的评价 , 慢慢地 , 孩子就会关闭自己的内心 , 因为他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理解 。 家长的本意是想激励孩子 , 可孩子不会这么理解 。
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世界上最没用的教育方式 , 就是发脾气、讲道理和自我感动 。
所以 , 当孩子来向我们倾诉他的“人生难题”时 , 家长一定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 等孩子安静下来了 , 我们再来引导他 , 帮助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
这样 , 孩子以后不管碰到什么事情 , 最后他解决不了、无法承受和面对的时候 , 他一定会想到父母 , 因为他坚信 , 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他 , 父母不会 。
二、学会释放情绪 , 是孩子一个重要的能力
孩子碰到一些问题 , 喜欢走极端 , 是他不会化解自己的情绪 , 不懂得如何释放 。
每个人生下来就有情绪 。 婴儿时期 , 我们通过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 用笑表示高兴、喜欢 。 再大一点 , 孩子就会用尖叫、摔东西、打人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 甚至严重一点的还会用头去撞墙、咬指甲等等 。
这个时候 , 家长不要生气 , 更不要责骂孩子 , “堵”着孩子不让他发泄 。 “堵”不如“疏” 。 堵着不让孩子的小宇宙爆发 , 闷在心里 , 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极为不利 。 “疏”就是引导孩子通过合理的方式将不良情绪排解出去 。
如果孩子大叫大喊 , 或者打人、摔东西 , 家长要先克制自己不要生气 。 我们不能跟一个小小的孩子去计较 。 这样我们才能用平和、怜悯的态度去和孩子对话 。
我们可以蹲下来 , 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很难过/生气 , 或者说很痛是吗?——理解、接纳孩子 。 当孩子静下来了 , 我们再告诉他:再生气也不能...... 。 接下来 , 就要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 。 我们很多家长喜欢跟孩子说 , 你不能怎么做 , 但很容易忘记告诉孩子你要怎么做 。
如果孩子生气打了小妹妹 , 我们可以这样说:我知道你很生气 , 但是再生气也不能打人 。 如果你实在想打 , 可以去打枕头、打布娃娃 。 或者用笔把你的难受画下来 。
教孩子把难受“画出来” , 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 给孩子一张纸和笔 , 孩子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乱涂乱画 , 家长可以开玩笑地说:“哦 , 原来你的生气是这样的呀 。 ”画着画着 , 孩子的气也就消了 。
推荐阅读
- 煽风点火!鲁媒记者质疑武汉三镇:言论不负责任,应接受惩罚
- 儿子未尽赡养义务,八旬夫妇诉请撤销赠房协议 厦门湖里区法院:支持
- 福建厦门,一小姑子趁其哥哥去世,将其银行存折里面的160万存款全部转走
- 山东临沂的一个酒桌上,几个朋友坐在一起喝酒吹牛
- 山东杀人案回顾:婚事变丧事,凶手阻止叔叔结婚未果,将其杀害!
- 百万级豪车实验翻车 车身扭转刚性到底是啥?
- 山东某卫校16岁男生,被学生会体罚后跳楼住院,校方回应态度冷淡
- 山东灭门案纪实:男子跟女邻居私奔,被抛弃后,将其一家尽数灭门
- 山东女子衣着单薄,站路边翩翩起舞,“一年四季都在跳,拦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