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 , 连续的失败 , 应该做的是 , 发现问题 , 解决问题 , 然后继续进行无人实验 。 可事实上 , 时间根本不允许 。 因为美国这边并没有像苏联这样接连出现失败 , 在太空竞赛的大背景下 , 比美国晚 , 对他们来说就是失败 , 因此时间尤为宝贵 。 不仅如此 , 由于当时苏联的政治原因 , 苏联的航天工作人员还被要求必须在1967年5月1日之前 , 发射一艘载人的联盟号飞船 。
于是 , 苏联这边就计划在1967年4月份发射第一艘载人联盟号飞船 , 当时就把这艘飞船命名为:联盟一号 。 当时的计划是:
第一天 , 联盟一号发射升空 , 搭载一名宇航员;
第二天 , 联盟二号发射升空 , 搭载三名宇航员;
然后 , 两艘联盟号飞船在太空进行对接 , 其中 , 联盟二号的两名宇航员要以“太空行走”的方式 , 从联盟二号从到联盟一号 。
至于宇航员的安排 , 联盟一号的首发宇航员为:科马洛夫 , 替补宇航员为:加加林 。 两人都是前苏联选拔的第一批宇航员 , 都非常优秀 。 其中 , 加加林是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 科马洛夫曾经作为上升一号载人宇宙飞船的指令长 , 在1964年10月12日 , 进入太空 , 这次任务也是人类首次多人太空飞行 。
也就是说 , 两人都属于前苏联的航天英雄 。 然而 , 这次任务却无比凶险 , 在前三次都失败 , 且都没有再无人实验的情况下 , 仅仅2个月后 , 就要进行载人任务 , 这无疑是让宇航员去冒险 。 所以 , 当时相关的项目人员都认为 , 没有无人实验成功的先例 , 就直接进入载人 , 是极其不合理的 , 宇航员这一去肯定就是不归路 。 于是 , 有一位叫做鲁萨耶夫的工程师就劝说科马洛夫和加加林拒绝参加这个任务 , 同时还向两人列举了联盟一号飞船的203处缺陷 。
其实 , 根本也不用别人来劝说 。 科马洛夫和加加林作为当时全球最顶尖的宇航员 , 当然心里最清楚这次任务的凶险 。 加加林甚至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 , 试图影响上级取消计划 , 但都没有能够成功 。
至于科马洛夫 , 他心里很清楚 , 如果自己参加任务 , 那和送死没什么区别 。 但自己也不能拒绝 , 因为如果他拒绝了 , 之前获得所有荣誉会被剥夺 , 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 因为替换宇航员加加林就会成为首发宇航员 。 而他和加加林是非常好的朋友 , 他觉得自己的好朋友已经为了前苏联的航天事业出生入死好多次了 , 是苏联航天史上最重要的航天英雄 , 不能再让自己的好友再去送死了 。 因此 , 他不能因为自己的贪生怕死 , 而让加加林去冒险 。
只是 , 对于科马洛夫来说 , 他最放心不下的是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 可惜他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 而对于加加林来说 , 他心里也明白 , 自己的好友是不想自己牺牲 , 而选择执行任务的 。
这让他心里很不好受 。 所以 , 联盟一号飞船发射升空之前 , 加加林试图取代科马洛夫 , 强行执行任务 , 可是最终没能成功 , 被众人阻拦了下来 。
1967年4月23日日凌晨3时35分 , 联盟一号搭载科马洛夫发射升高 , 并且顺利入轨 。
紧接着各种意外就随着而来了 , 首先是飞船的电池电量快速被消耗殆尽 , 而太阳能电池板没有按照计划展开来;其次是太阳敏感器失灵 , 只能被迫切换成宇航员手动操控;再然后是飞船偏离了预定轨道 。 这接连的意外 , 直接导致任务取消 , 而科马洛夫只能依靠手动来控制飞船返回地球 。
然而 , 当飞船再入大气层后 , 飞船就完全失去了控制 , 开始翻滚 。 然而以上这些意外还不是最致命的 , 直接导致这场悲剧发生的是主降落伞无法打开 , 不仅如此 , 启动备用的降落伞后 , 竟然和小伞缠绕再了一起 , 也无法正常开启 。
于是 , 就在没有任何缓存和保护的情况下 , 飞船以惊人的速度砸向了地面 , 引发了爆炸 , 同时船舱也被砸瘪了 , 船舱的金属甚至都出现了融化变形的情况 。 当救援人员赶到后 , 现场已经完全是一片火海 , 科马洛夫的完整遗骸已经找不到了 , 只发现了一块被烧黑的足骨 。
科马洛夫不幸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因载人太空船罹难的宇航员 。
这个消息震惊了整个前苏联 , 他们给科马洛夫追授了列宁勋章和苏联英雄勋章 , 举办了国葬 , 还把他的骨灰盒葬在了克里姆林宫墙下 , 然而他永远都无法再回来了 。
推荐阅读
- 地球能否被“挖穿”?苏联曾用了24年试验,最终得出结论
- 航材股份IPO:应收账款及存货双高 关联交易较多需关注
- 《开讲啦》被宇宙射线击中的太空种子,航天育种是否安全?
- 烟雾探测器的原理:使用核辐射和光
- 快手独家上线科幻科普动画《地球流浪指南》,刘慈欣化身“地球流浪领航员”
- 连宇航员脚印都看到了,中美印探测器拍阿波罗登月点,这么清楚?
- 两个黑洞的碰撞,让地球发生了0.1秒的波动
- 杨利伟首次上太空时,聂海胜和翟志刚小聚为他壮行,真实的中国人
- 女科学家用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不要设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