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不关闭金融服务就会影响征信?小心踏上诈骗陷阱


浙江宁波:不关闭金融服务就会影响征信?小心踏上诈骗陷阱


个人征信影响日常生活 , 其重要性在信用社会发展中早已不言而喻 。 然而部分不法分子却借机行骗 , 诱导受害者一步步走进转账圈套 。
家住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岳林街道的李先生 , 就曾遇上诈骗“新花样” , 17万余元的血汗钱险些被骗空 。

案 情 回 顾
2022年9月 , 岳林派出所接到一条诈骗信息 , 显示李先生有被诈骗的风险 , 民警第一时间与其取得联系 。 原来 , 一名“银行工作人员”通过电话联系李先生 , 称其之前开通了一项金融服务 , 可能涉及到违规信贷 , 如果不及时关闭则会影响个人征信 。 一听到涉及个人征信 , 李先生便慌了神 , 只想尽快关闭该服务 , 情急之下 , 未经仔细确认便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操作起来 。
李先生先是在对方发来的网址内 , 填写相关个人信息并申请了强制关闭 , 此时对方“工作人员”便轻而易举窃取到了他的信息并以此博得他的信任 。 随后声称其余额宝内的收益有问题 , 若要关闭金融服务需走“相关流程” 。 紧接着“工作人员”便让李先生下载两款指定的APP , 双方在进行电话联系后 , 对方让李先生以“每笔5万元”的形式将余额宝内的钱提现至银行卡中 , 后欲诱导他把钱打到指定账户 。
就在“工作人员”快要“得手”时 , 民警的来电及时打断了这场骗局 。 “当时正要转账就接到了你们的电话 , 否则我多年攒下来的血汗钱就没了 。 ”回想起来 , 李先生仍心有余悸 。 事后民警陪同李先生前往银行办理止付 , 在民警的要求下 , 李先生修改了账户密码 , 成功止损17万余元 。
以案说法
年关将至 , 网络诈骗案进入高发期 , 各种诈骗手段层出不穷 , 让人防不胜防 。 请大家务必提高警惕 , 捂紧自己的“钱袋子”!
电信诈骗套路揭秘
第一步:伪装身份
诈骗分子多以冒充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平台工作人员、“贷款平台、支付宝客服”等身份实施诈骗 , 有时还会向受害人出示伪造的证件、营业执照或通过事先获取的受害人身份、银行卡等具体信息 , 击破受害人心理防线 , 让受害人放下戒备心理 。
第二步:编造理由
【浙江宁波:不关闭金融服务就会影响征信?小心踏上诈骗陷阱】骗子往往利用受害人担心留下征信污点或被司法机关处理的心理 , 以国家政策、个人信息被盗用等为由 , 要求受害人配合 。
第三步:完成诈骗
当受害人被吓住并产生慌乱情绪后 , 诈骗分子会提出有办法处理 , 并诱导受害人转账汇款或者让受害人在正规网贷、金融APP上贷款后转账至嫌疑人提供的银行账户 。
在此提醒
一旦接到此类自称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 , 一定要提高警惕 , 对于存疑的事项 , 要登录官方平台或向官方客服咨询 。
平时不要轻易透露自己宝贵的个人信息!涉及到身份证号、验证码、银行卡号和密码等信息 , 一律保密!
接到此类陌生电话 , 一定要提高警惕!万一被骗 , 保存好相关材料 , 立刻报警!
来源:法治宁波微信公众号
编辑:任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