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自己的“秘密花园”,重新审视自我认知


走进自己的“秘密花园”,重新审视自我认知


文章图片


走进自己的“秘密花园”,重新审视自我认知


文章图片


走进自己的“秘密花园”,重新审视自我认知


文章图片


越来越多的人当工作遭遇瓶颈时 , 便关掉手机和电脑 , 寻找各种解压方式 。
“对成年人 , 填色是巨大的放松 , 当人们沉浸在填色的过程中 , 几乎能达到冥想的状态 。 ”
把《秘密花园》从黑白涂成彩色 , 在这一过程中 , 很多人会感觉到内心的无比平静 。 每每涂写完一篇 , 非常的有成就感 , 有时候还会有新的灵感出现 。
20世纪 ,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开创了绘画疗法 。 西班牙心理学家艾雅拉认为 , 人们在涂色时的放松状态可令大脑杏仁核的活性降低 , 抑制压力导致的不良情绪 。 英国《卫报》曾形容畅销涂本《秘密花园》“超级治愈” 。
【走进自己的“秘密花园”,重新审视自我认知】人是可以主动疗愈自己的 , 并且可以主动让自己强大起来 。
在这本《超越元认知》书中 , 就告诉我们如何主动提升自己认知 , 帮助自己强大起来的好方法 。
作者泰德·卡兹比 , 加拿大哲学奖章获得者 , 写成很多关于金融分析、投资决策方面的书 , 并且在提高个人领导力方面的著作颇具影响力 。

这本书的全称是《超越元认知--五大认知缺陷及应对策略》 。 从书名就可以看出作者想带领我们了解人类自身的认知问题 , 并且做到如何突破自身的局限 , 从而获得终身成长的能力 。
找到我们的“秘密花园” , 激活自己的元认知
本书作者认为 , 面对不完美的进化 , 人类并非束手无策 , 关键在于激活认知的底层逻辑--元认知 。
什么是元认知呢?
元认知 , 是人类对我们自己的思考过程所进行的认识与理解 。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每个人都有对这个世界、对他人、对事情的看法 。 而他的行为常常是受自己这种看法影响的 。
作者认为 , 人类与动物之间有个很大的差别 , 那就是思考能力 。
当人类把自己当成思考者 , 开始有意识每天反省自己的时候 , 就是在发挥元认知功能了 。
在本书中 , 作者提出一个概念--“间隔时空” , 这个间隔时空就是人受到刺激与做出反应之间的时间差 。
他认为 , 间隔时空是发挥人类元认知能力的关键 。

举个例子吧:
如果你在路上走得好好的 , 突然迎面飞过来一个东西 , 你会下意识地去挡 , 这是一种本能反应 , 基本上没有给你思考的时间 。
但如果下班时 , 领导说我们花五分钟来总结一下自己今天的工作 , 估计你可能思考两三分钟 , 仔细回顾一天里都做了哪些工作 。 这个给你思考的空间就是“间隔时空” 。
也许这个间隔时空听上去并不新鲜 , 但他是人类做决定的必备过程 。 人类遇到难题时 , 会进入间隔时空 , 因为需要做出选择 , 它会让人慢下来或停下来思考 , 然后再做选择 。
间隔时空 , 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首先 , 间隔时空可以让我们过于活跃的大脑平静下来 。
中医认为 , 我们人类很多的慢性病是与“情志”有关的 。 西医也认为情绪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
比如慢性咽炎 , 自从学习到这个病与心因性有关系 , 我就开始告诉自己不要有负面情绪 。
还有中国的胃溃疡患者是越来越多 , 除了与没有规律的饮食习惯有关 , 更重要的是与压力大、生气、焦虑等都有关系 。
所以现在关于调理自己的方法多是从自我觉察开始 , 实际上就是让自己走进“秘密花园”--时空间隔 。
每当我们情绪失控时 , 我们都需要一个可以转移注意力的空间 , 只有走进“秘密花园”--时空间隔 , 我们才可以停止胡思乱想 , 消除焦虑 。
其次 , 我们可以借助“间隔时空” , 让我们的理性思维、分析思维、反省思维以及克制思维发挥威力 。 因为人类仅靠直觉、本能和感性思维的时代已经过去 。
走进间隔时空 , 会刻意练习我们的理性思维 , 冷静客观地分析事情 , 以克制的态度去做决策 , 每天进行必要的反省 , 只有这样 , 内心的能量才能聚焦在正确的方向上 。
第三点好处在于 , 间隔时空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一种过渡 , 我们不再只关注外界 , 只关注他人 。 转移到向内看 , 批评自己的时候 , 不仅让我们拥有了一种超能力--自我观察力 , 还训练了我们思维的多维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