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奥密克戎难道有智能么?难道算准了我们一放开就拨动开关 , 露出狰狞面目?要么我们相信它是具备超然智能的外星生物战 , 要么从种种蛛丝马迹中找出符合科学的缘由 。
【奥密克戎为何两副面孔?】首先需要注意的是 , 奥密克戎毒性显著降低的经验主要来自国外 , 而国外人群的疫情经历和我们是完全不同的 。 由于各国从开始就未能做到像我们一样采取严格封控 , 他们是完整地经历了从初代病毒到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等每一个版本 , 每一代主流毒株都曾在人群中达到很高的感染率 , 直至形成群体免疫之后淡出江湖 。 病毒在一代代逐渐变弱的同时 , 反复经历疫情的人群免疫力也在与病毒的一轮轮交手中逐渐完善 。 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 我们不能只看到此消 , 而忽略了彼长 。
我国民众是一个特殊的人群 , 由于三年来严格封控 , 绝大多数国民没有刷过任何一个版本 。 因此 , 虽然我们没有付出早先的生命代价 , 但也没有相应的免疫积累 。 我们相当于回到三年前的外国民众 , 第一次面对高比例的群体感染 。 众所周知 , 德尔塔之前的那些版本 , 致病率和病亡率都是很高的 , 世界曾经哀鸿一片 , 譬如意大利某些地区的村镇失去了一整代的老人 , 南美某些国家尸横遍街 。 其中有早期病毒凶猛的因素 , 也有人类与之第一次近身缠斗的脆弱 。 直到后来一轮轮交手之后 , 人群中虚弱年长者已经逝去 , 而幸存者获得了不断扩增的免疫记忆 , 这才是整个事情的全貌 。
那么为什么今年上半年奥密克戎初来乍到我国某些地区时也呈现出温柔的假象?恐怕是因为检出方式的不同 。 彼时我们常态化核酸 , 绝大部分感染者是筛查出来的 , 不是发病检出的 。 核酸扩增技术非常灵敏 , 因此大部分感染者都处于潜伏期 , 自然就是所谓的无症状了 。 另外一个细节是 , 当时感染量较大的上海和广州无症状比例最高 , 而感染量较小的北京天津则较低 , 而且不断有后期无症状转归确诊 。 这可能系工作量原因 , 每日几千几万的新增难以做到完善跟进 , 往往以初次登记为准 。 同时气候原因导致的发病差异 , 当时已经初漏端倪 。
回头再看 , 感染之后气候因素、劳累程度可能成为发病轻重的诱因 。 当时确实无症状轻症比例较大 , 皆因在感染潜伏期被核酸筛出 , 然后就被集中隔离 , 进入了休养模式 , 无需坚持工作、无需自己做饭、每天吃了睡唱歌跳舞还有中药汤喝 , 一定程度上促使更多人表现为全程无症状或者轻症 。
新十条之后 , 我们不再进行核酸筛查 , 人们无法在早期得知自己感染 , 而只能等到发病才晓得 。 在潜伏期大家照常工作 , 有的还很累 , 又恰逢冬季气候寒冷 , 频繁受风寒 , 这些都成为加重症状的因素 。 强烈建议 , 在进入大流行之后 , 病毒无处不在 , 要假设我们每个人都已经暴露 , 哪怕暂时没有任何症状 , 也不能把自己视为健康人 , 都要假设自己已经感染 , 大流行期间尽量调整生活节奏 , 避免劳累风寒 , 饮食清淡有营养 , 排除一切加重症状的诱因 , 争取以轻症无症模式度过整个感染流程 , 对于高龄基础病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 。
现在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疫后经验 。 新冠并非普通感冒 , 病程要比感冒长 , 病毒攻击范围也更大 , 对免疫系统的消耗也很高 。 不少人在七天阳康之后就立即恢复了熬夜加班或剧烈运动 , 恶疾便卷土重来造成悲剧 。 现在很多亲历者泣血忠告 , 阳康后数周内要特别注意保养 , 对老年人更要在数月内高度关注 , 防止免疫力低下期间诱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后果 。
推荐阅读
- 以高息为诱饵非法集资 男子吸储千万被判刑
- 欠债170万怎么办?
- 免疫力“神秘帮手”?科学家:摄入核苷酸4周,变化大不同
- 马氏盛族:干细胞,如何帮助我们提高免疫力?
- 疫情结束了,你知道哪些赚钱的野路子呢?
- 2020年病毒株杀回马枪?权威回应
- 冰上漂流389天后,科学家们带回一个噩耗:北极正默默“死去”
- 玩“剧本杀”也能沾上毒品?21岁女子大麻检测呈阳性
- 专家称在一些地方可以不戴口罩了?第一波预测错了没关系,多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