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华润置地,一把出手124亿


央企华润置地,一把出手124亿


文章图片


央企华润置地,一把出手124亿


文章图片


央企华润置地,一把出手124亿


文章图片


央企华润置地,一把出手124亿


文章图片


央企华润置地,一把出手124亿


文章图片





记者丨李惠琳 编辑丨陈晓平

临近岁尾 , 地产迎来一宗大交易 。

12月28日晚 , 华润置地公告 , 将向华夏幸福收购4家公司股权及债权 , 包括武汉长江中心、武汉中北路和南京大校场三个房地产项目 , 以及一个深圳的物业项目 , 相应代价是124亿元 。

这笔交易 , 成为年内最大的地产并购案 。



房企经历大洗牌 , 低价收购优质资产的机会增多 , 华润置地早已持金以待 。

“公司积极抢抓市场上优质的收并购机会 , 该出手时就出手 。 ” 华润置地董事长李欣明确 。

华润置地 , 等来出手的机会 。


抄底好货


华润置地收购的资产 , 其实与之有些渊源 。

2019年2月 , 华润置地执行董事吴向东正式辞任 , 跳槽华夏幸福 , 出任联席董事长兼CEO 。

吴曾是“万象城”商业品牌的操盘手 , 新入职后 , 不久在深圳成立南方总部 , 主要负责业务商业地产和旧改领域 。

吴向东


此轮交易的三大地产项目 , 就是南方总部商业资产中的“好货” , 当年由吴向东主导拿下 , 均已开盘销售 。

主事人贯穿两家公司 , 买卖双方对项目价值的判断 , 容易取得一致 。 据透露 , 这笔交易得以促成 , 吴向东有发挥一定作用 。

其中 , 武汉长江中心项目 , 是华夏幸福首个全周期商业综合体项目 , 涵盖写字楼、购物中心、住宅公寓等多重业态 , 2019年拿地价为116.25亿元 , 一度跻身武汉“地王” 。

其住宅部分设计为单套总价600万以上的豪宅 , 去年5月两次开盘后很快售罄 , 后来销售转冷 。

另外两个项目 , 情况大体类似 。

南京大校场项目 , 2020年底首次开盘即售罄 , 之后销售不佳 , 有少量存货;武汉中北路项目在2021年底开盘 , 已被迫停工 。

项目设计意向图


深圳物业项目是当前唯一有盈利的标的 , 1-9月 , 收入为2158万 , 净利润455万元 , 净资产为负 。



从交易对价来看 , 华润置地属于抄底捡漏 。

4个项目的股权对价均为1块钱 , 支付的收购款 , 主要购买华夏幸福对项目公司的债权 。



当年 , 就三个地产项目 , 华夏幸福拿地价总价 , 就高达198.74亿元 , 据其测算 , 本次交易预计形成税前亏损约21.3亿元 。

鉴于项目资产较优质 , 预计盘活不难 。

华润置地在公告中表示 , 目标项目“享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交通网络优势 , 具有长远发展潜力” , 有助于持续带来投资回报 。


谨慎出手


华润置地 , 已不只一次接手华夏幸福的资产 。

今年1月 , 华夏幸福斥资68亿拿下的广州白鹅潭项目 , 由于地价逾期未缴清 , 被政府收回 。



巧合的是 , 在10月 , 该地块的住宅部分 , 被华润置地38.58亿元斩获 。

不过 , 直接出手购地的案例 , 并不多 。

较有名的一宗 , 发生在8月底 , 华润置地与世茂签订协议 , 以约33亿元 , 收购北京分钟寺地块的股权 。

其一度传出与佳兆业有过项目接洽 , 迄今未有具体项目落地 。

“并购市场存在‘二手车效应’ , 愿意被并购的都是较差的项目 , 对于优质项目 , 原开发商存在惜售心理 , 导致市场机会少 。 ”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21CBR》记者 。

楼市下行 , 并购风险因素更多 , 周期更长 , 有实力的房企多采取审慎的策略 , 眼光挑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