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1日讯(记者周劼 通讯员孙慧)中国古老的传说故事登上了国际知名专业科学杂志的最新封面 。 去年12月29日 , 国际学术期刊《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第9卷第36期的背封面刊载了一幅浓郁中国风的“大禹治水”图 , 以此来重点推介本期刊发的中科院水生所孙永华团队与华中农业大学陈振夏团队的合作研究论文《一个生殖细胞特异的线粒体融合因子调控生殖干祖细胞的维持与分化》一文 。
该封面采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大禹治水”为概念 , 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代表物种繁衍的载体——生殖细胞系 , 以大禹手持的神器耒耜(lei si)代表文中报道的生殖细胞系特异表达的线粒体融合因子——Pld6 , 形象地呈现了Pld6介导的线粒体融合和线粒体动态对于生殖细胞系发育稳态和物种生殖繁衍的重要调控作用 。
古老的传说故事 , 隐喻最新的科学研究 。 中科院水生所孙永华研究员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 灿烂的中华文化中的许多元素都是可以借鉴到现代科研中的 , 或者影响着科研的思维 , 或者正好契合了科研最后呈现的主题 。
【用中国元素讲好科学故事,“大禹治水”登上专业科学杂志封面】这幅“大禹治水”图描绘了面对滔滔洪水 , 大禹背靠大山 , 手持耒耜 , 因势利导 , 疏通河道 , 使泛滥的洪水汇入河道 , 大河奔涌流向大海的情境 , 所谓“上流有所归 , 下流有所泄” 。
孙永华介绍 , 他们研究的是鱼类生殖干祖细胞的发生及其发育机制 。 生殖干祖细胞其实在做两件事 , 一是自我更新 , 不断产生新的干祖细胞;二是分化成精子和卵子等进行世代传递的生殖细胞的终极形态 。 以上两起事件 , 一定要达到动态平衡 , 物种才得以繁衍 , 生生不息 。 而生殖干祖细胞之所以能不断更新和分化 , 其中重要一点在于其中的线粒体提供“原力” 。 线粒体提供的“原力”既能源源不断输出 , 又不至于泛滥无节 , 在于有一个奇特的控制线粒体融合和线粒体动态的基因:Pld6 。 Pld6就像是一个“稳定器” , 控制着细胞中高度动态的线粒体这个“能量泵”的有序输出 , 调控着生殖干祖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平衡和稳定 。
Pld6基因在生殖干祖细胞中特异的作用是中国团队首次发现的 。 该用一种怎样的较为通俗的方式形象化表达这种机制?孙永华想到了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大禹治水” 。 “这也不是从天而降的灵感 , 我平时就跟我的学生们强调 , 生殖细胞的发育过程其实挺像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的生生不息如同母亲河的湍流不息;而生殖细胞的更新和分化 , 如同‘黄河之水天上来 , 奔流到海不复回’;生殖细胞‘代代无穷已’却并不泛滥无归 , 就如同洪水沿着河道因势利导奔流到海 。 而我们现在发现的Pld6调节着线粒体动态和生殖细胞的发育稳定 , 也如同大禹治水 , 以耒耜为工具 , 劈山拓峡 , 疏浚河道 。 ”“当我们将这个创意反馈给杂志编辑 , 得到了他们热情地肯定 , 他们认为 , ‘大禹治水’里的中国智慧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科研成果的主要发现 , 以大禹手持耒耜治理洪水来寓意线粒体融合因子Pld6治理和保障生殖干祖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平衡 , 从而造就了母亲河的绵延万里 , 奔腾不息 , 孕育出无数的生命 。 这在科学上既形象准确 , 又有很好的传播展示度” , 孙永华说 。
据悉 , 该封面由水生所张茹博士和孙永华研究员设计 , 邦图创作 。 为了更准确地表达 , 这幅图不断修改 , 前后花了两个多星期 。
以中国风形象化解读最新的科研进展 , 如今在国际科研期刊中越来越流行 , “近几年 , 国际期刊上中国风的封面、插图越来越多了 , 中国科学家也越来越喜欢用中国元素来讲述科学故事” , 孙永华解读说 , “这一方面传播了中国文化 , 有助于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另一方面也让普通民众更容易理解通常不被大众所熟知的科学主题 。 ”
【编辑:邓腊秀】
更多精彩内容 , 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
推荐阅读
- 准确预测:有两个重大变数也许将会引爆第二轮疫情高峰!
- 阳性是面照妖镜,照出一些人的没人性!
- 假冒商标服装被新疆海关查获,美国公司索赔20万元,法院这样判
- ?嫁女儿“零彩礼”,还倒贴!
- 为什么疫情在核酸上砸那么多钱?
- 女子质疑母亲被忽悠买了保险来查监控被要求证明:你妈是你妈
- 我的2022年:对抗虚无,走向实践
- 奥密克戎为何两副面孔?
- 以高息为诱饵非法集资 男子吸储千万被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