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996”“007”可以说是如今就业环境的现状 , 在这样一个内卷的时代 , 尽管人人都知道 , 工作时间过长有害身心健康 , 然而社会的压力令无数打工人没有勇气拒绝加班 , 以至于加班趋势每况愈下 。
加班过度疲劳 , 不仅会令身体疲惫不堪 , 更有甚者可能会猝死 。 当员工因超时加班导致猝死时 , 用人单位常常规避责任 , 令死者家属更是心寒 。 那么 , 单位在工作意外中 , 需要承担怎样的责任?加班后猝死是工伤吗?
若要回答这个问题 , 我们需要先了解法律对于加班的规定 。 《劳动法》对于加班时限有着这样的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 , 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 , 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 , 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 , 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 ”
因此 , 如果按照每日加班3小时计算 , 法律最多只能允许员工加班12天 , 并且这还是在争得劳动者的同意后才能实施的 , 如果员工不同意加班 , 单位不可以以此为由解雇员工 。 然而 , 这一规定通常会被企业者忽视 。
譬如浙江某互联网公司 , 一名22岁的女职员连续五天每日加班直到凌晨五点 , 结果因心肌炎而猝死 , 在急救6天后仍旧撒手人寰 。 事发后 , 该女职员所在公司连连推诿 , 不仅以女职员猝死时间在非工作时间为理由拒绝工伤补偿 , 而且负责人甚至对女职员生死不闻不问 。
在这一案例中 , 首先女职员是在下班回宿舍的时候爆发疾病的 , 而这一情况确实不属于工伤 。 因为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 工伤一共有六种情况: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 , 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 , 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 , 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
4、患职业病的 。
5、因工外出期间 , 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 。
6、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
另外 , 该法律法规还提出了三条补充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 , 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职工原在军队服役 , 因战、因工致残 , 已取得伤残军人证 , 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应当视同工伤 。
从法律法条中我们可以看到 , 因加班导致下班后猝死 , 并不是工伤范围 , 因此员工家属无法按照工伤的规定来获得补偿 。 不过在上述的案例中 , 单位违背法律规定 , 让职员加班到凌晨五点 , 每日工作时长已经高达20个小时 , 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安排 , 早已超过法律规定的3小时加班时限 。
正常人都能推导出 , 女职员加班和心肌炎、猝死之间是存在因果联系的 。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 , 无论司法鉴定能否证明二者有关联 , 该单位都难辞其咎 。 因为单位的行为严重违背了《劳动法》规定 , 也违背了正常的生理极限 。
因此 , 在认定了单位让职员加班与职员猝死有联系后 , 家属就可以据此向单位提出人身损害赔偿 。 单位在给员工安排工作时 , 应当充分考虑员工的身体健康 , 并遵守法律规定 。 不过与此同时 , 该案中女员工可能也需要自己承担一定的责任 。
作为成年人 , 作为一个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 应当能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定的了解 , 在单位要求加班的时候 , 她完全可以拒绝 。 如果单位据此解雇她 , 她还可以提起劳动仲裁 , 或者向相关单位举报 , 或者去法院提起诉讼 , 都可以避免自己猝死的结局 。
【以案普法:员工超时加班猝死,用人单位应承担什么责任?】这一案例其实是社会中许多劳动者日常的缩影 , 加班现象日益严重 , 难道仅靠劳动者的自我救济就能够改善环境吗?由于劳动者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 在产生劳动纠纷时 , 举证也存在困难 , 劳动者应该如何获取证据并保护自己的权利呢?
推荐阅读
- 疫情三年,人类该反思一下了!
- 女生线上面试成社死现场,投机取巧化了半脸妆,HR却要求摘下口罩
- 三年,这些防疫的“坑”希望你没跳过!
- 碳化氧钼用于高效催化水裂解析氢
- 突破认知边界
- 为何新冠在国内罕见飙升?因为不仅仅是人传人
- 上海突然官宣:疫情放开后他们的苦,终于被看到了!
- 大流行20余天,某些专家的虚伪被揭开,网友请求公布真相消除恐惧
- 破产的核酸检测公司:他们并没有散去,只是看到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