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安全与金融风险视角 。 首当其冲的是与数据安全相关的操作风险 , 即由于支付系统操作过程中的技术性失误或其他因素 , 致使支付数据泄露的风险 , 其中的“技术性失误或其他因素”既包括自然灾害、黑客攻击、外包服务商违约等外部因素 , 也包括系统网络安全的不足、数据传输流程设计缺陷、人为错误、员工的未授权行为等内部因素 。 由于存在支付系统技术、经验与投入的差异 , 企业自建支付平台的数据泄露风险可能会高于第三方支付机构 , 但考虑到其收集和存储支付数据的类型与规模 , 如果第三方支付机构发生数据泄露 , 其损失可能会更大 。 与此同时 , 基于支付数据进行的金融活动所产生的风险 , 尤其是系统性金融风险 , 是需要密切关注的另一个方面 。 许多企业自建支付平台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从事供应链金融或互联网金融业务提供基础 。 基于支付数据 , 支付服务商或企业能够对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 , 从而为相关的信贷等金融活动提供支持 。 然而 , 这类数据驱动的金融活动可能蕴含着很大风险 , 客户行为数据的不全面或者行为模型存在的内部缺陷都可能导致信用风险评估显著偏离实际水平 , 而市场竞争压力导致的“重流量、轻风控”业务模式更使得信用风险大大上升 , 在一些互联网平台联合贷款的情形中 , 贷款的逾期率和不良率已经显示出明显的攀升趋势 。 要遏制此类风险 , 不仅需要在金融审慎监管上发力 , 也要着眼于数据应用的管理 。
综合上述分析 , 支付深化发展虽然会进一步提高支付数据的发掘与运用 , 但是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 从数据治理的视角来看 , 如何规范支付数据的生成、储存和运用 , 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 , 是一个新的挑战 。 在这一视角下 , 对于支付数据相关权利的界定不应停留在社会伦理层面的争论 , 而更应该考虑不同数据配置模式下的交易成本和利用效率 。 由于支付数据发掘与运用在正反两方面的外部性 , 以及当前在数据合作上依然存在的较高交易成本 , 政府应该在相关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上投入更多资源 , 以缓解数据配置和利用的“碎片化”带来的数据整合问题 , 同时防范分散化数据运营可能产生的数据安全风险 。
【支付深化与数据治理】作者:查丹 , 单位:北京资金集中收付管理中心第五结算室
推荐阅读
- 取款喜迎“新改”,现已执行?储户需留意,以后取款方式“变”了
- 恩比德爆发哈登获赞许,雄鹿爆冷字母哥被锁死,美媒爆3换2交易
- 湖南辰溪,女初中生放学路上遭同学殴打,围观者众却无一人阻止
- 支付宝和微信是怎么赚钱的?难以置信,仅靠扫码支付就年入500亿
- 为啥手机支付不香了?越来越多人重新使用现金,多半是这3个原因
- 大学生都在使用现金了,这在释放什么信号?内行道出实情
- 宝沃宣告破产!复活8年又走向灭亡,德系四兄弟怎么就翻车了?
- 大学生开始用现金了,这意味着什么?内行人讲出了实话
- 格林为啥打普尔?因为他没那个能力!一拳帮怀斯曼改变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