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植物奶:外来者与守城人( 三 )


Oatly披露的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618期间 , 在天猫、猫超、京东等电商平台平台 , Oatly是植物蛋白饮料排名第一的品牌 , 全渠道销售额突破5300万元 , 同比增长超150% 。
线上拓展之外 , Oatly也在线下开启了自营门店 。 在其招股书中曾披露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 Oatly在中国拥有4700多家专卖店 。 在进入中国市场的两年里 , Oatly共发展了9500多个餐饮和零售点 。
动了谁的蛋糕Oatly只用了三年时间 , 市值就超过了蒙牛的一半 , 达到伊利的三分之一 。
这些传统乳企坐不住了 , Oatly让他们意识到:为什么不做植物奶呢?
植物奶虽然是新兴词汇 , 但该品类在中国并不新 , 植物蛋白饮料是它的曾用名 , 包括豆浆、豆奶、坚果奶等 。 只不过国外流行「植物基」 , 才有了「植物奶」的概念 。
原本只做动物奶的传统乳业 , 担心植物奶终将会取代动物奶 , 近几年也开始上线了植物奶 。
2019年11月 , 三元食品推出五款植物酸奶;同年12月 , 伊利植选上线植物奶系列 , 推出高蛋白豆奶等产品;2019年年底 , 六个核桃推出首款杀菌型常温发酵核桃乳;2021年年初 , 蒙牛的高纤燕麦饮料「宜多麦」上架 。
不仅是传统乳业 , 传统饮料品牌也想搭上这列快车 。
2019年5月 , 农夫山泉推出三款活菌型植物基酸奶;可口可乐于2020年上线植物基饮料品牌AdeZ , 推出咖啡大师专研系列燕麦谷物饮料和豆奶植物蛋白饮料;百事旗下的桂格推出Quaker Oat Beverage;怪兽饮料旗下的魔爪推出植物能量饮料「农夫燕麦」;咖啡品牌三顿半推出燕麦谷物饮料和低糖新椰汁;2021年3月 , 达能上市了植物奶alpro 。
但摆在传统饮品商面前的难题是 , 这些品牌的定位与调性决定了 , 其消费人群和理念已经固化 , 从包装设计到营销手段 , 都跟不上新消费的步调 。
根据天猫魔镜市场数据显示 , 选择植物奶的消费者里 , 18-34岁的Z世代占比为69% , 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占比49% 。 他们是精致中产、都市女性、健身人士、白领族、宝妈群体 。
这样的消费画像就决定了他们对新品牌、新概念、新时尚有更多的偏爱 。 对大部分人来说 , 一杯网红植物奶 , 是各类平台上的社交货币 , 更是一种有调性、精致的生活方式 。
与这些老玩家相比 , 新玩家们似乎更加游刃有余 。
就像元气森林以「0糖、0脂」颠覆气泡水行业一样 , 新植物奶品牌都在积极拥抱新形势、新概念 。 以包装设计上=为例 , 伊利植选燕麦奶、六养等仍然保留着与大众酸奶类似的瓶装 , 辨识度低 。 伊利甚至推出一款瓶身上写着「OAT」三个字母的蓝色瓶包装 , 乍一看像是Oatly的山寨版 。
【疯狂的植物奶:外来者与守城人】短期来看 , 植物奶一直在挑衅动物奶的市场 , 而对于守城的奶业巨头来说 , 最有力的防守就是进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