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古老的生物是恐龙和鸟类的奇怪混合体


这种古老的生物是恐龙和鸟类的奇怪混合体


文章图片


这种古老的生物是恐龙和鸟类的奇怪混合体


文章图片


我们可以自信地说 , 鸟类是恐龙的后代 , 尽管古生物学家仍然对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进化事件是如何发生的而感到困惑 。

上图:1.2亿年历史的朱氏克拉通鸷的复原图 。
现在 , 大约1.2亿年前生活在今天中国的一只鸟的完整骨骼化石 , 可能有助于阐明转变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 它在与现代鸟类有更多共同点的身体上 , 有一个更古老的、类似恐龙的头部 。
从恐龙到鸟类的转变包括在形状、功能和环境上的一些最戏剧性的变化 , 这些变化最终导致了今天鸟类典型的身体结构 。
【这种古老的生物是恐龙和鸟类的奇怪混合体】这些变化的特征在现代鸟类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可以看到 。 但是这些变化发生的顺序 , 以及导致严格意义上的鸟类特征的进化压力的性质 , 仍然存在争议 。
这个新近发现的迷人化石 , 被命名为朱氏克拉通鸷(Cratonavis zhui) , 可能会为现代鸟类的进化提供重要的见解 。

上图:1.2亿年前的朱氏克拉通鸷的照片 。
研究人员在中国北方进行挖掘时发现了长着恐龙头的朱氏克拉通鸷的体印 。
在这一地区 , 在大约1.2亿年前白垩纪时期形成的沉积岩中 , 发现了有羽毛的恐龙和早期鸟类(包括圣贤孔子鸟/Confuciusornis sanctus)的身体印痕 。
中国科学院的古生物学家们开始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化石头骨进行研究 。 利用矿化骨骼的数字版本 , 研究小组重建了这种鸟生活期间头骨的形状和功能 。

上图:1.2亿年历史的朱氏克拉通鸷的复原图 。
结果表明 , 朱氏克拉通鸷头骨的形状与霸王龙等恐龙的头骨形状几乎相同 , 而不像鸟类的头骨 。
中科院古生物学家李志恒说:“原始的颅骨特征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 , 即大多数白垩纪鸟类 , 如朱氏克拉通鸷 , 不能独立地移动它们的上颚 , 相对于脑壳和下颌 , 这一功能创新在现存鸟类中广泛分布 , 有助于它们巨大的生态多样性 。 ”
恐龙运动头骨与鸟类骨骼的不同寻常的结合 , 增加了之前关于进化镶嵌在鸟类早期多样化中的重要性的研究 。
在恐龙家族的鸟类分支中 , 朱氏克拉通鸷位于长尾始祖鸟和鸟胸类之间 , 前者更像是一种爬行动物 , 后者已经发展出了现代鸟类的许多特征 。

上图:朱氏克拉通鸷(Cratonavis zhui)正型标本 。
另一个令人感兴趣的事实是 , 朱氏克拉通鸷化石有一个惊人的长肩胛骨和第一跖骨(脚骨) —— 这些特征在其他恐龙祖先的化石中很少见到 , 在现代鸟类中完全没有 。
进化趋势显示 , 随着鸟类的发展 , 第一跖骨的长度缩短了 。
该研究的作者提出 , 在从恐龙到鸟类的变化过程中 , 第一块跖骨经历了自然选择的过程 , 使其变短 。 一旦它达到最佳尺寸 , 即不到第二跖骨长度的四分之一 , 它就失去了早期的功能 。
朱氏克拉通鸷的独特的扩大跖骨特征 , 更类似于白垩纪晚期的巴拉乌尔龙 , 一种被称为驰龙类的羽毛食肉动物 。
这种细长的肩胛骨在白垩纪鸟类中已经被观察到 , 如义县鸟和神翼鸟 。
朱氏克拉通鸷的肩胛骨很长 , 这一事实可能弥补了它没有胸骨来为多肉的胸肌提供一个更大的表面来附着的事实 。 这种灭绝的物种可能对飞行行为的生物学实验做出了贡献 。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 , 古生物学家王敏解释说:“细长的肩胛骨可以增强肌肉在肱骨收缩/旋转时的机械优势 , 这弥补了这种早期鸟类整体不发达的飞行器官 , 这些差异代表了鸟类多样化早期飞行行为的形态学实验 。 ”
研究人员提到 , 朱氏克拉通鸷保存的肩胛骨和跖骨的异常形态 , 突出了早期鸟类骨骼可塑性的广度 。
朱氏克拉通鸷的独特的解剖学组合 , 与其说是两个宏伟的动物类别之间的垫脚石 , 不如说是所有生物如何代表变化的增量的标志 , 以及所有羽毛鸟类的进化同时发生在各种不同的路径上 。
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生态与进化》杂志上 。
如果朋友们喜欢 , 敬请关注“知新了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