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行泊一体量产冲刺


2022年,行泊一体量产冲刺


文章图片


2022年,行泊一体量产冲刺


文章图片



/ 导读 /


2022年 , 车企在辅助驾驶功能上的竞争正在愈演愈烈 , 而随着消费者对高级别辅助驾驶功能需求的不断升级 , 高速领航功能、自动泊车等功能已经成为很多智能汽车的标配 。 在此背景下 , 行泊一体的概念被提出 , 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着重发力行泊一体方案 , 即行车和泊车共用同一个域控制器 , 实现传感器深度复用、计算资源共享 , 在提高用户智驾体验的同时 , 也帮助主机厂降本增效 , 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 。

就在今年 , “行泊一体”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正式走进量产爆发期 。 以宏景智驾、知行科技为首的一众自动驾驶企业都推出了自研的行泊一体全栈解决方案 , 并疯狂拿到主机厂订单 。 至此 , 行泊一体的概念也真正迎来了量产的前夜 。


行泊一体缘何火热?


那么行泊一体的概念为何受到各大厂商的青睐 , 积极抢占布局呢?原因有三点:


首先 , 行泊一体可以极大地降低辅助驾驶相关的硬件成本 。 目前多个供应商为行车辅助和泊车辅助功能采用了分离式行车、泊车功能开发的模式 , 存在着成本过高的弊端;而行泊一体域控制器 , 仅通过一个域控制器可以同时实现行车辅助和泊车辅助2项功能 , 大大降低研发成本 。





其次 , 行泊一体采用通用化的底层基础软件与标准中间件 , 适用于不同平台 。 比起分布式开发 , 行泊一体方案相当于缩短一倍底层软件、中间件的开发周期 , 因此极受主机厂的青睐 。 比起完全接受供应商的方案 , 主机厂更希望能够更快捷简单地完成自主研发 , 较低的上手成本无疑将加快研发进程 。


最后 , 传感器复用可提升感知能力 。 例如AVP(自主代客泊车)可用行车系统的前向摄像头识别远距离物体 , 补充泊车系统环视摄像头短距离的感知缺陷;又比如AVP中重点要解决的紧急避障问题 , 仅依靠环视摄像头和超声波雷达的感知是不够的 , 需要使用行车中的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甚至激光雷达来提前识别一些远距离或微小物体 。 传感器的复用可以降低过度冗余而增加成本 , 也可以物尽其用 , 利用高级别的传感器更好实现低阶辅助驾驶功能 。


大厂布局 , 竞争激烈


行泊一体的概念如此火热 , 市场价值也得到了各大厂商的认可 , 因此随着大厂们的逐渐布局 , 行泊一体领域在今年的竞争也变得异常的激烈 。 据统计 , 现阶段以宏景智驾、知行科技、禾多科技等为代表的多家自动驾驶企业发布了行泊一体的智能驾驶方案 , 并且大部分将于今明两年量产落地 。


在2022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 , 宏景智驾就带来了近期率先量产的行泊一体解决方案 , 引发广泛关注;禾多科技HoloPilot行车自动驾驶系统也实现“行泊一体”式全场景覆盖;知行科技的行泊一体化解决方案也涵盖了Urban NOA、Highway NOA以及代客泊车技术 , 满足车厂的合作需求 。 可以说头部的自动驾驶企业都已经在行泊一体领域的商业化落地上取得阶段性成果 。



在行泊一体量产爆发的初期 , 宏景智驾便作为佼佼者之一收获主机厂青睐 , 这与宏景智驾的丰富产品矩阵以及雄厚的技术积累是分不开的 。


早在2021年11月的广州车展上 , 宏景智驾就发布了基于地平线征程2芯片开发的L2+行泊一体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方案 , 首次使燃油车实现NGP功能成为可能 , 这也让宏景智驾成为行业内首家基于国产芯片打造L2+行泊一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商 。


2022年 , 宏景智驾更是有了全新进展 , 发布了3J3的方案 , 即基于3颗地平线征程3芯片 , 目前已经量产上车 。 在全新的行泊一体方案中 , 宏景智驾使用了5R10V12Uss配置的外置传感器 , 兼容2*8M前视视觉、4*2M环视输入 , 以有限算力满足NOP高速领航与视觉融合自动泊车一体化控制需求 , 可实现20多项行车/泊车功能 , 还可根据主机厂需求适配不同品牌的雷达和摄像头 , 进一步平衡成本与性能 。 依托于宏景智驾L4的软件算法栈 , 结合NOP场景需求 , 宏景智驾将障碍物轨迹预测以及决策规划等算法精简优化 , 形成了适用于NOP场景的高效精炼的算法模型 , 极大降低了算力的消耗 , 有效的平衡了算法逻辑、算力消耗以及功能体验 。 这也使得该方案仅用有限的算力就可以实现其他几十TOPS、甚至几百TOPS算力才能实现的功能 。 在大车避让、大曲率横坡弯道、上下匝道场景下 , 这套系统可以灵活处理各种复杂的会车场景 , 支持更贴近人类驾驶员的调速策略和变道策略 , 真正实现了“老司机”般丝滑的驾驶体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