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提前的2023春运,避难式返乡


被提前的2023春运,避难式返乡


文章图片


被提前的2023春运,避难式返乡


文章图片


被提前的2023春运,避难式返乡


文章图片


被提前的2023春运,避难式返乡


文章图片



2023年的春节返乡 , 来得比往年更早一些 。
在北京 , 一些小吃店早早贴出了“暂停营业节后再见”的通知 。 元旦过后 , 陆续有打工人收到公司提前放假的“惊喜” , 因为业务受疫情影响暂停了 。 一位在杭州开滴滴的中年人 , 放弃了往年春节留守挣钱的传统 , 1月4号就回到了东北老家 。
被提前的团聚 , 成为大疫三年后的独特脚注 。 只是 , 或多或少地 , 其中有些“避难”的成分 。 正如那句大家耳熟能详的:有钱没钱 , 回家过年 。
不同的返乡情绪 , 总能折射着游子们不同的生活状态 。 2019年之前 , 很多在外拼搏的人 , 还习惯努力维持春节返乡的体面 。 衣锦还乡 , 是中国式团圆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疫情笼罩的三年 , 春节返乡的情绪也变了 。 团圆本身的意义变得更加重要 。 家乡成为某种意义的避风港 , 家人的健康平安 , 也成为比春节赚钱更重要的事情 。 据报道 , 2023年春运客流总量预计约20.95亿人次 , 同比增长99.5% 。
我们找了几位提前回家的游子 , 和他们聊了聊 , 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作者|未未
编辑|江岳
微信公众号:首席人物观(ID:sxrenwuguan)
01 客户“阳”了 , 公司提前放假元旦结束前 , 我收到了一封来自公司的“新年礼物”:由于客户全部感染 , 公司决定从即日起放假 。 收到消息的那一刻 , 我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
我是北京一家印刷厂的员工 , 家在广西的小镇 , 当地没有飞机场 , 每年过年 , 我都要先从北京坐飞机到南宁 , 再从南宁转火车或者大巴回家 。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 , 由于村里防疫严格 , 我不仅过年没能回家 , 家中老人的葬礼也没能回来参加 , 表达思念的办法是打开高德地图 , 在地图上看看墓地的位置 。

12月初 , 疫情政策刚一松动 , 我就开始在出行软件上不断刷着从北京飞往南宁的机票 , 眼看着价格一路水涨船高 , 从几百变成了过千 , 但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放假 , 我迟迟没能买票 。
我们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消费品牌定制包装 。 从12月中旬开始 , 同事们陆续感染 , 大家集体放假一周 , 只偶尔在群里和客户对接一下工作 。 到12月底 , 大家又陆续进入到恢复阶段 , 只有天天坚持测抗原的我 , 至今还没阳 , 但我从HR时不时发来嘘寒问暖的私信中 , 读出了即将复工的信号 。
复工后 , 我提心吊胆地去上了两天班 。 每天在办公室最重要的事 , 就是每隔3个小时 , 就拿起酒精瓶 , 对着所有东西来一场无差别的喷射 , 包括同事们的头发丝儿 。 每到这个时候 , 我都会收到大家同情又哀怨的眼神 。
相比感染本身 , 我更害怕在回家前感染 , 毕竟新冠感染后的症状是开盲盒 , 万一我是连续高烧的那一款 , 怕是禁不起飞机转火车的一路奔波 , 只能独自留在我的小破出租屋中在感染中独自过年——就像过去三年的春节那样 。
我的理想感染时间是回家之后 , 既能和家人互相照顾 , 又能和家里人感染一种毒株 , 不用彼此提防 , 可谓一石二鸟 。
我也想过请假 。 但还没开口 , 就被老板在复工前一天 , 在公司群中发表的一翻“现在形势不好 , 我们要站好节前最后一班岗 , 抓住客户 , 就是抓住未来......”一连串60秒的语音劝退了 。
然而 , 老板显然忽略了区域之间感染的时间差 。 我们公司虽然在北京 , 但由于大部分客户集中在长三角的城市 , 感染时间更晚 , 在我们陆续“阳康”后的当周 , 客户们才陆续感染 , 其中一位同事还给她对接的客户寄去了退烧片和布洛芬 。

工作自然是没法正常推进了 。 12月24日是周一 。 那天 , 老板在办公室接了一上午的信息 , 基本都是客户通知人手不足 , 要等到年后才能继续对接 。
好在新年的礼盒我们刚刚交付 , 下一个项目要等到3月才会正式上线 。 最终 , 在坚持复工一周后 , 公司发来了提前放假的通知 , 我们私下开玩笑 , 这次放假的原因可能也是因为形势不好 , 老板不想浪费公司水电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