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90后体操冠军,跨行卖起臭鳜鱼,年销售额突破3000多万元


安徽90后体操冠军,跨行卖起臭鳜鱼,年销售额突破3000多万元


文章图片


安徽90后体操冠军,跨行卖起臭鳜鱼,年销售额突破3000多万元


文章图片


安徽90后体操冠军,跨行卖起臭鳜鱼,年销售额突破3000多万元

他既是体操健将 , 文艺青年 , 也是创业达人 。 留学归国后 , 他选择在田园乡村奋斗 , 通过臭鳜鱼年销售额突破3000多万元 。 他是如何让自己成为创业路上的大冠军?他为什么要返乡创业?本期子牙童趣三农致富能手 , 和你聊聊领头雁曾宇的故事 。



曾宇 , 安徽黄山人 , 从小练习体操 , 18岁获得全国青年锦标赛吊环冠军 , 这是他体操生涯的顶峰时刻 , 但后来因为伤情不能保持正常训练 , 被迫选择退役 。
鳜鱼 , 是一种淡水鱼 , 很早之前就有着“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流传 。 自从古徽州人发现了鳜鱼的鲜美之后 , 不断尝试鳜鱼的做法 , 最终发明出了一种奇妙的滋味 , 那就是臭鳜鱼 。
黄山人对臭鳜鱼尤其欲罢不能 , 而曾宇又是一位文艺青年 , 对臭鳜鱼以及背后的文化相当感兴趣 。
他将臭鳜鱼当作传播安徽文化的突破口 , 恰好父亲的一位朋友韩可军看中了臭鳜鱼市场 , 想要将臭鳜鱼规模化 , 于是拉着曾宇入伙 。
韩可军的朋友觉得曾宇太过年轻 , 但他就是需要年轻的大学生 。 他认为年轻人了解网络 , 能够更快地了解新事物 。 并且曾宇老实本分 , 积极好学 , 所以他对曾宇相当放心 。
2017年 , 曾宇正式进入臭鳜鱼圈子 , 与韩可军一起摸索臭鳜鱼规模化发展 。 当地政府也发起了徽菜走出去的行动 。 作为徽菜的头牌 , 臭鳜鱼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 。
一开始 , 他研发臭鳜鱼 , 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 一度想要放弃 。 后来想着自己还年轻 , 有时间、有精力拼搏 , 便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 。
他承受着沉重的压力 , 没有卖出去鱼 , 还亏损了两三百万 。 面对创业的苦难和研发的艰难 , 运动员出身的他为自己找到了解压的方法 。 下班之后 , 他会在球场上挥洒汗水 , 通过运动释放压力 。
他告诉自己创业就和体操一样 , 只有重复不断的把一个动作做好 , 才能提升自己 。 他相信 , 只要一点点的改进 , 一定可以做出好的产品 。



要想掌握臭鳜鱼的美味密码 , 关键在于发酵和腌制 , 曾宇尝试给鲑鱼均匀摸盐 , 一条条摆放好 , 放在木桶里 , 之后压上石头 , 放在角落里静置一周 。
古法腌制鳜鱼 , 主要考验师傅的手艺 , 放盐等工序全凭手感与经验 。 但规模化生产要求每条鱼的味道相同 , 所以每条鱼身上的盐必须要均匀 。
曾宇发现人工无法实现这一点 , 使用了一个机器代替了手工上盐 , 这个机器是滚筒 。 由于鱼在滚筒里面不断搅拌 , 所以腌鱼的配料能够精准把控 。 可以说 , 使用机器代替手工是臭鳜鱼行业的一个大颠覆 。
除此之外 , 曾宇还有一个妙招 。 在工厂的另一个地方 , 藏着让臭鳜鱼更加紧实的秘密 , 而这个地方是整个工厂的心脏 , 里面放了很多大石头 , 石头上面写有不同的数字 。
这些石头是曾宇和韩可军去江边捡的 , 特别坚固 , 石头上面的数字代表的是石头本身的重量 。 在发酵鳜鱼期间 , 必须要用石头压着鱼 。 一般 , 会根据鱼的数量决定石头的重量 。
当他们把腌好的臭鳜鱼拿给饭店使用的时候 , 饭店却觉得不同批次的臭鳜鱼口感略有不同 。



曾宇非常头疼 , 但他还是咬着牙层层排查 , 最后发现问题出现在木桶上 。 用木桶发酵鱼 , 残留下来的发酵物即使经过了清洗 , 有一部分还是被木桶吸收了 。
在进行下一次腌制的时候 , 这些发酵物就会影响臭鳜鱼口感 , 有可能味道会更臭一点 , 也有可能会更咸一点 。
曾宇觉得品质是工厂的生命 , 所以要换掉木桶 。 但韩可军坚持使用木桶发酵 , 因为他认为木桶是古法工艺的关键器皿 。
一个坚持革新 , 一个坚持传统 , 经过两个月的争执 , 韩可军最终尝试让曾宇换别的工具腌制臭鳜鱼 。 曾宇使用了食品级的塑料桶 , 发现塑料桶腌出来的鱼味道更好 , 也能保持一致的口感 , 两人也因此解决了品质不稳定的问题 。



尽管两个人在创业期间有时会意见不一致 , 但大部分时间 , 他们配合的十分默契 。 曾宇还把臭鳜鱼的做法拍摄成了短视频 , 放在网店首页 , 利用电商平台 , 让当地的臭鳜鱼可以卖到千家万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