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刘大评论员发出“四大疑问”,露出了“乱带节奏”的真实嘴脸


这位刘大评论员发出“四大疑问”,露出了“乱带节奏”的真实嘴脸


文章图片


这位刘大评论员发出“四大疑问”,露出了“乱带节奏”的真实嘴脸


文章图片


这位刘大评论员发出“四大疑问”,露出了“乱带节奏”的真实嘴脸


文章图片


这位刘大评论员发出“四大疑问”,露出了“乱带节奏”的真实嘴脸


文章图片


这位刘大评论员发出“四大疑问”,露出了“乱带节奏”的真实嘴脸


文章图片


这位刘大评论员发出“四大疑问”,露出了“乱带节奏”的真实嘴脸


文章图片


这位刘大评论员发出“四大疑问”,露出了“乱带节奏”的真实嘴脸


文章图片


今天 , 全网都在关注“胡鑫宇失踪案”的最新进展 。
1月7日10时28分 , “评论员刘雪松”在某音平台 , 发布了一条《视频未被删减信息从何而来?》 。

图片源于作者视频截图
11时01分 , 央视新闻客户端全文发布了该事件调查进展 。

图片源于央视新闻客户端发文截图
首先 , 必须承认的是 , 刘评论员的视频 , 是官方通报前半个小时发布的 。 但至今该视频依然在其作品栏 , 并没有被删除 , 且收获了5万多的点赞 。
在其视频中 , 他重点围绕海康威视此前的回应 , 做了一些评论 , 并义正言辞地提出了四点质疑 。
结合官方通报、海康威视说法和刘评论员的视频 , 我们能看出什么问题呢?
节奏 , 原来是这么带起来的!
第一段话:“海康威视鉴定表明视频未并删除这句话 , 是警方表述有误 , 还是律师和胡同学家属复述有误 , 亦或是媒体报道的时候表述有误 , 这非常关键 。 希望有非常准确的记录呈现 。 ”
图片源于作者视频截图
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呢?在刘大评论员引用的《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中 , 这段话出现过两次:

图片源于《中国新闻周刊》发文截图

图片源于《中国新闻周刊》发文截图
可以看出 , 第一次是“据媒体报道”、“警方回应称”;第二次是“上官松云从胡鑫宇家属处得知” 。
而迄今为止 , 网友们有谁能够提供任何官方渠道的正式说法吗?实际上 , 我们能看到的都是1月2日 , 类似于下面这样的报道:

图片源于网络
这个说法 , 其实至始至终 , 都只能算是胡同学家属理解和转述警方的说法 。 而正式的通报中 , 则非常明确的表明了 , 联合调查组只是让海康威视的技术人员协助调查 。 关于“校内视频监控未被人为删改、关闭”的认定 , 是结合技术专家实验、论证和当事人员调查而得出的 。

图片源于上饶官方通报截图
在这一点上 , 刘大评论员还基本保持了客观 , 后面则问题越来越多 。
第二段话:“监控视频7天循环、自动覆盖几乎是常识 , 尤其对购买以及经常接触相关案情的机构来说 , 应该是心知肚明 , 那么为什么 , 致远中学的监控视频在第一时间 , 没有调取锁定并且存档 , 而是任由他七天一个轮回 , 是所有人真不懂 , 还是装不懂 。 ”
图片源于作者发文截图
这里面 , 刘大评论员提到了“没有调取锁定并且存档”的认定 , 我不知道从哪里来的 。 在相关的报道中 , 海康威视的工作人员 , 只是去致远中学看了6台设备的物理状态和日志 , 明确表示“未涉及视频内容” 。
11月23日 , 技术人员去学校看设备 , 由于自动覆盖功能存在 , 设备又在正常使用中 , 自然是看不到10月14日视频中 。 但当时的视频 , 没有了吗?看看通报:

图片源于上饶官方通报截图
明确表明 , 警方早已经在第二天就固定了视频证据 。 并且在后面的内容中 , 给出了胡同学从17时40分至17时51分58秒的详细活动轨迹 。 这些足以证明 , 警方早已拿到了现有的所有监控视频 。 而这些情况 , 也并不是第一次流出了 。
我也不禁要问 , 刘大评论员 , 是没有关注过这个事件吗?你又是如何得出没有锁定、存档的结论的?
第三句话:“为什么50天后 , 海康威视查看的时候 , 明明6台设备录像显示的存储时间 , 已经是一次次覆盖之后的11月23日 , 之前大约一周的记录 , 却被传出视频未被删减的明显错误信息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