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农村疫情调查二:31省份51个村的1月7日( 二 )


据孙炳新介绍 , 村里人确定自己是“阳”还是“不阳” , 着急检测的并不多 , 基本都是靠个人感觉 , 要是觉着很可能“中招”了 , 就去村卫生室向村医要点退烧、止疼之类的感冒药吃 。 “村卫生室里药品虽然也紧张过几天 , 但近期已经缓解了 。 现在大家都挺安稳 , 该干啥干啥了 。 ”孙炳新说 。
走进对面不远处的党群服务中心 , 记者找到了村党支部书记王柱军 。 据他介绍 , 大西良村紧临市区 , 目前实际居住的户籍人口有2800多人 , 另外还有1500多名外来租住者 。 从去年12月初到现在 , 村里居住人口的感染比例应该不低于70% 。
王柱军说 , 近一个月离世老年人共有4人 , 其中一名96岁的五保户正常去世 , 后事全由村“两委”出面料理;一名93岁老人是死于基础病;一名72岁老人是病瘫在床5年离世;还有一名71岁老人死于突发性心脏病 。
“对老人尤其是高龄老人、有基础病的老人、建档立卡五保户 , 村里一直都很关注 。 ”王柱军说 , 农村的网格化管理方式 , 在疫情防控方面效果很好 , “这几年的疫情防控 , 真是发挥了反映情况、统计上报、组织防控的作用 , 目前全村居住人口的疫苗接种率达到95% 。 ”村里至今还保持着一个乡村防疫的做法 , 每两天一次用小型雾炮车对大街小巷进行喷雾消杀 , 对筑牢疫情防控卫生屏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天平村
感染人数日渐减少 , 村居民情绪稳定
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天平村常住人口近1700人 , 其中居民区居住人口860人 , 村内企业上班600人 , 农户220人 。 事实上 , 天平村在过去3年防疫过程中比较成功 , 前两年几乎没有出现有症状的病人 。 据村书记严云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张燕抽样估算 , 在过去一个月时间里 , 在村人口感染人数大约在80% 。
据了解 , 养老院和村里基础病药物并不紧缺 。 经过3年防疫 , 村民们也养成了利用村里的微信群相互帮扶的习惯 , “谁家缺药 , 八方支持” 。 但老年人感染后临床症状具有一定“隐匿性” , 是否感染病毒无法第一时间判断 , 出现症状后也不一定发烧 , 检测结果也可能是阴性 , 没法第一时间判断是否要用药 , 该用什么药 , 相对来讲比较“被动” 。
据张燕介绍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待有症状感染人数比平时增加50% , 这些人经医务人员初步诊断后实现分流 , 轻症的居家休养 , 情况严重的动员去医院就诊 。 元旦过后 , 感染人数日渐减少 , 康复越来越多 , 村居民情绪也逐渐稳定 。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古柏街道三保村
“估计已经有七成左右的人感染过”
记者到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古柏街道三保村 , 在村卫生室坐下没多久 , 就传来一阵哀乐 。 “这是今年村里的第3场白事了 。 ”51岁的村卫生室医生魏裕国说 。
三保村下辖4个自然村 , 占地1.58平方公里 , 全村共3800余人 。 魏裕国分析 , 去世的人年龄较大 , 本身患有一定的基础疾病 , 一些老人出现了一定的反应慢、精神状态不好等情况 , 未能及时引起关注 , 待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再送往医院时为时已晚 。
从去年12月20日到月底 , 卫生室基本处在高位运转状态 , 两个医生同时上岗在线 , 勉强应对了过来 , 赶上高峰时段各地都有药物紧缺 。 “之前整盒销售的药物 , 只能拆零 , 限购6片 , 以解决必要之需 。 药物紧缺的状况大约一周后 , 医药物资陆续跟上来了 , 状况基本缓解 。 ”魏裕国介绍 。
“可以说第一轮高峰已经过了 , 初步估计已经有七成左右的人感染过新冠病毒 。 ”魏裕国判断 , 现在的日接诊量逐步趋缓 , 基本恢复到了平时的状态 。 但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村民尤其是老年人及时关注身体情况 , “村卫生室在配备血压计、血糖试纸等一些基础医疗设备资源的基础上 , 又加配了血氧仪 , 能够及时观测感染新冠病毒后的身体状况 。 ”他说 。
安徽省肥西县上派镇派河社区
紫蓬镇紫蓬社区
春节将至 , 后续防范仍需强化
近期 , 记者来到安徽省肥西县上派镇派河社区卫生服务站探访 , 就诊室里有8位老人正在吊水 , 3名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为他们忙碌着 。 上派镇派河社区卫生服务站除了承担本社区居民的医疗卫生工作外 , 还承担上派镇中心卫生院灯塔村卫生室职能 。 这意味着一个村和一个社区的上千人口都在这里诊疗 。 在药房 , 记者看到布洛芬等药品保障充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