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股迎双重利好

【火电股迎双重利好】

火电股迎双重利好


电价能保持一定程度的上涨 , 再叠加煤炭供给改善所带来的价格中枢下移 , 火电企业的盈利改善有望在2023年得以继续 。
袁京力/文
近期 , 火电企业利好频传 , 2022年12月底发布的各地交易结果出炉 , 电价在基本保持不低于2022年水准基础上 , 较基准价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浮 。
另一方面 , 成本端也出现了利好 。 10月初 , 国家发改委发布相关文件 , 对2023年煤炭长协价给予了指导 , 2023年长协合同下水煤(5500大卡)合同基准价为675元/吨 , 较2022年下降25元 。
受此利好刺激 , 2022年年底火电股表现活跃 , 在市场上涨乏力之时 , 火电板块整体表现不俗 , 火电龙头华能国际更是在短短7个交易日内从底部上涨超过20% 。
自2021年以来 , 煤炭价格的大涨挤压了火电企业的利润空间 , 即便是2021年国务院对电价进行调整 , 依然有一部分火电企业在前三季度出现了亏损 。 在上述双重利好共同作用下 , 火电企业在2023年有望迎来业绩释放 。
电价修复得以继续
2020年年初 , 煤炭价格一度受全球疫情影响跌至阶段性低谷 , 但受全球大放水及中国经济强劲复苏刺激 , 自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 , 动力煤价格开始上涨 , 并在2021年下半年达到高点 , 此后受2022年2月俄乌冲突的影响 , 全球动力煤维持在相对高位 , 火电企业也陷入了亏损的边缘 。
在煤炭价格上涨的同时 , 电价也打开了上涨空间 。 2021年10月 , 国家发改委下发了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 , 电价浮动范围由此前的上浮不超过10%、下浮不超过15%改为上下浮动原则上不超过20% , 高耗能企业不受限制 。
这是此前制定的电力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的深化 , 由此 , 火电企业的上网电价得以打开 , 煤价上涨的成本能够得到部分传递 。
中电联的一份报告指出 , 2021年以来煤炭企业采购的电煤综合价始终超过基准价上限 , 大型发电集团到场标准价涨幅也远超过火电企业售电价涨幅 , 导致大型火电企业仍有超过一半以上处于亏损状态 , 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火力发电量排名第一的华能国际 , 该公司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亏损50.6亿元 。
据Choice数据 , A股申万火力发电企业共有27家上市公司 , 其中8家处于亏损状态 , 其余多数火电企业处于微盈利状态 , 火电企业依然没有充分受益于电价的调整 , 业绩分化较大 , 一部分原因是火电企业执行长协价的力度不同 , 另一方面是电价的上涨尚难以覆盖煤炭成本的上升 。
自2021年一季度开始 , 动力煤现货价格大幅上涨 , 并在三季度突破2000元/吨 。
据信达证券测算 , 以“1439”号文发布后全国平均煤电电价按最大上浮空间20%计算(即0.4397元/KWh) , 能够实现盈亏平衡点的平均煤炭价格为875元/吨左右(秦皇岛5500K) , 远不足以覆盖动力煤现货价格 。
近期 , 以广东为代表的年度成交均价上升让火电行业的整体盈利成为可能 。
2022年12月底 , 用电大省广东发布电力交易结果 , 2023年年度双边协商交易电量为2426.5亿千瓦时 , 成交均价为553.88元/兆瓦时 , 较规定的基准价463元/兆瓦时上涨19.6% , 接近554元/兆瓦时的成交价上限 , 这一成交均价较2022年的497.04元/兆瓦时上涨11.43% 。
同时 , 另一用电大省江苏也发布了电力交易结果:年度成交量为3389.89亿千瓦时 , 加权均价为466.64元/兆瓦时 , 较391元/兆瓦时的基准价上浮19.35% , 与2022年基本持平 。
在之前制定2023年交易规则时 , 广东和江苏对于“交易价格随燃料成本变化合理浮动”的指导也更加清晰 。
不仅如此 ,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还印发相关通知 , 其中重点指出要坚持电力中长期合同高比例签约 , 市场化电力用户2023年年度中长期合同签约量应高于上一年度用电量的80% , 并通过后续季度、月度、月内合同签订 , 保障全年中长期合同签约电量高于上一年用电量的90% 。
从整体交易情况看 , 2022年1-10月 , 全国各地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4.31万亿千瓦时 , 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0.1% , 相比于2021年的全年市场化交易量提高近15个百分点 。
信达证券认为 , 伴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市场化电量占比不断提高、各地现货市场建设和辅助服务市场建设的进一步开展 , 火电企业有望从电价上浮、辅助类收益和容量补偿三个电价组成部分获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