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20 世纪 30 年代中后期 , 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 , 德国科学家发现了铀裂变 。 这在当时技术先进的国家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 大战迫在眉睫 , 他们正在寻找能释放巨大能量消灭敌人 , 而使自己能够赢得战争的武器 。 这一划时代的发现 , 可以说正迎合了这些国家的需要 。 因此 , 德、美、苏、日、英等国为抢先拥有核武器 , 展开了悄悄而激烈的竞赛 。
1938 年 , 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 , 在用中子轰击一系列元素之后 , 决定用中子去轰击重元素铀 。 他发现在产物中有新的放射性物质 。 他因为是犹太人 , 不堪纳粹的迫害 , 在这年秋天中断研究 , 离开意大利到了美国 。
1938 年 12 月 , 德国科学家哈恩和施特劳斯也做了相同的实验 , 结果表明:铀核被击碎 , 在碎片中发现了钡 , 其质量只有铀的 1/2 , 并放出了能量 。 可他们并不相信在自己的实验中发生了核裂变 。 流亡在瑞典的奥地利女科学家莉泽·迈特纳得知这一消息后 , 敏感地意识到:科学界关于核能奥秘大门的开启处就在这里 。 于是她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 结果证明铀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 , 之后质量有损失 , 并转化成了能量散失 , 碎片则是新的放射性元责钡 。 这一结论发表在 1939 年 2 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 。 她把这个过程称为“裂变” 。 消息又传到美国 , 当时华盛顿大学、卡里基研究院正联合召开一个物理学会议 。
【德、美、苏、日、英为抢先拥有核武器,展开了悄悄而激烈的竞赛】
科学家们 , 包括费米及其他受纳粹迫害而流亡到美国的欧洲科学家们 , 在会议结束之前 , 在几个美国大学里对铀原子核进行了连续 4昼夜的分裂实验 , 都得到了肯定的结果 , 证实了迈特纳的发现 , 并在 1939年 2 月 15 日的《理论评论》杂志上发表了实验报告 。 费米还指出:核裂变过程中会有中子放射出来 , 并继续使未裂变的铀核分裂 , 如此发展下去 , 直至铀元素分裂殆尽、反应停止 , 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 理论上的爆炸力等于同质量的 TNT 炸药的 200O 万倍 , 而且两次裂变之间所需要的时间不到 100万分之 1 秒 , 表明巨大的能量会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 。
这就是链式核反应 。 费米的假想 , 很快也被科学实验证实了 。 1939 年 9 月初 , 丹麦物理学家N·波尔和他的合作者 J·惠勒从理论上阐述了原子核裂变反应过程 , 并指出能引起这一反应的最适宜的元素是铀—235 。 核裂变的发现 , 在有关国家当局引起了注意 , 并先后组织科学家 , 投入大量经费进行研究 。
推荐阅读
- 在地球上,交配时间最短的生物是什么?
- 物质世界的运动遵循“决定论因果律”
- 这篇文章教你怎样应对恐艾,PrEP与PEP
- 指甲盖大承重2吨!我国科学家研发出新型钢材,硬度大延展性强
- 原始地球诞生之后,我们的月球要来了
- 一个神秘天体正在靠近太阳系,上次出现是300万年前,危险多大?
- 25万年了!父亲年龄一直比母亲年龄更大,现代人类已经缩小差距
- 史前生物归来!美科学家拟复活猛犸象,并在北极放生,是好是坏?
- 银河系中心存在高级文明?科学家发现神秘电信号,它在不停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