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涟漪在指尖荡漾 ——记特殊教育工作者马小英( 六 )

化隆回族自治县是国定贫困县,在贫困农村,如果一个家庭有了残疾儿童更无异于遭受灭顶之灾,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马小英他们开始了扩招学生的艰苦工作。

在每一次招生的过程中,他们经常遇到各种困难。为了招到一个残疾儿童,跋涉百里山路是常有的事情。马小英还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为了招到一个寺儿沟的聋哑儿童,他们被困在山里,雇的三轮车陷在泥沼里出不来,进退两难的马小英和两名同事在瓢泼大雨中赶到聋哑儿童家里的时候,浑身都湿透了。当家长看到这几位老师时,感动得热泪盈眶,立马把孩子交给了马小英他们。马小英每到一个村子,逢人就问有没有聋哑的孩子,令人没想到的是,一听是县职业技术学校特教班招聋哑孩子,家长们都放心地将孩子交给马小英。

一个特教班终究不能解决众多孩子上学受教育的问题,2001年5月20日,化隆县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了,这让残疾儿童们有了更好的成长园地。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马小英他们就是在培养孩子们对前途的希望。

为了让聋儿能够说话,马小英让他们用手感受她声带的震动来练习发音,就像安妮·莎莉文小姐让海伦·凯勒通过感受水的流动来学会“水”这个单词一样,马小英让孩子们通过实际触摸声带的震动来感受语言的产生。哪怕简简单单的一个字,一个词语,对他们来说都要练习成百上千遍,聋儿语音康复训练的难度可想而知。人类学会发音是通过大脑神经控制声带,再通过对听到的声音的模仿,进而进行语言交流的,如果一个人幼年时期听力受损,后天不进行特殊的训练,就会失去语言的功能,十聋九哑就是形容这一点。但马小英没有放弃,她知道只要经过科学的训练,孩子们就能说话。马小英是土生土长的化隆人,她的身上同样有化隆人敢闯敢拼、努力奋斗的韧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