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嗣瑗]裘陈江︱耆龄家世生平考证(上),
_原题为 裘陈江︱耆龄家世生平考证(上)
耆龄之死
笔者最早知道耆龄这个人物 , 是在阅读《世载堂杂忆》关于1928年清东陵盗案的记载时 , 知其与宝熙、陈毅等遗老负责了当时的善后工作 (刘禺生:《世载堂杂忆》 , 中华书局 , 1960年 , 233页) 。 而在几年前整理《胡嗣瑗日记》时 , 因为胡氏在1931年4月30日明确记录了耆龄去世的时间 (胡嗣瑗著 , 裘陈江整理:《胡嗣瑗日记》 , 凤凰出版社 , 2017年 , 28页) , 以及耆氏病故经过、清帝褒扬赠谥等情况 , 故对其人产生了兴趣 。 在爬梳史料考证耆龄生平事迹时 , 又得悉其尚有篇幅可观的《赐砚斋日记》存世 (抗战期间连载于瞿兑之主编的《中和月刊》) , 此为整理《耆龄日记》的缘起 。
文章图片
《胡嗣瑗日记》
在胡嗣瑗1931年3月初的日记中 , 由于耆龄当时与载涛一同负责小朝廷在北平留守的办事处 , 故留下了业务上往来的记录 。 而后便提到耆龄得病的消息 , 3月21日 , 耆龄之子惠均因计划于天津设立“湖社”召徒学画 , 来拜访胡氏 , 见面时提到其父“病有起色” 。 可惜不久传来的却是耆龄病重的噩耗 , 4月9日胡嗣瑗回北平办事 , 与陈敬弟见面 , 陈氏称已拜访过耆龄而未得见面 , “据仆人言 , 右手、右足全无知觉 , 说话吃力 , 偶能吐一二字而已” , 可见是中风严重的症状 。 当12日胡氏将北平情况报告在天津的溥仪时 , 也颇以耆龄病状为念 。 到了30日 , 胡嗣瑗在张园接到北平来电 , 耆龄已于当日午刻病故 , 胡氏马上与陈宝琛取得联系 , 二人为此同感悲咤 。 此后便是商讨耆龄的身后大事 , 5月1日 , 胡氏将噩耗奏闻后 , 溥仪便派皇室成员祭奠、赏赐陀罗经被 。 翌日 , 耆龄遗折递到 , 传谕加恩予谥 , 并赏治丧银一千元 。 耆龄的谥号后来定为“勤恪” , 应是对其工作勤勉谨慎的褒扬 。 而这份遗折 , 秦国经在《逊清皇室秘闻》一书曾节录过主体内容 , 其中耆龄自道其病情云:“自交春以后 , 昼夜泄利 , 旋患风痹 , 木贼土哀 , 饮食不进 。 展转床褥 , 医药俱穷 , 望清跸而长辞 , 知生机之已尽 。 ” (秦国经:《逊清皇室秘闻》 , 紫禁城出版社 , 2014年 , 228页)所提“风痹”之症 , 也正与胡嗣瑗所记中风症状相吻合 。 该折由耆氏口授 , 其子惠均缮写呈上 。
此后又有一个插曲 , 便是这笔赏赐的治丧银 , 由于当时小朝廷经费已颇为拮据 , 故难以一时到位 。 而在5月11日 , 胡嗣瑗接到商衍瀛的来信 , 则又提及耆龄身后的萧条景况 , 称其家属仅存百余元 , 无力办理丧葬 。 因此胡氏也对赏款迟迟未能下发而担忧彷徨 , 幸好由于其职务便利 , 一有机会便可为耆龄的治丧银请命 。 直至6月9日 , 终于这笔赏款得以下发 , 翌日胡嗣瑗便致函惠均告知此事 , 并随同寄去一千元 , 由此也可见遗老之间的惺惺相惜 。 此外 , 胡氏还为耆龄撰写挽联称“气类益凋零 , 更闻有诏悲亡鉴;艰危积忧愤 , 竟使吞声到盖棺” (《胡嗣瑗日记》 , 35页) , 除了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这一层之外 , 似乎还另有为其鸣不平的意味 。
文章图片
耆龄立像
家世亲属
关于耆龄的基本生平 , 由于在清代出现过多个同名之人 , 因此各处文献的记载中颇为混乱 。 叫做“耆龄”的官员 , 如较早而名气最大的便是字九峰者 , 举人出身 , 曾参与剿灭太平天国 , 与中兴名臣多有交往 , 后又担任广东巡抚、闽浙总督等职 。 因此在1991年《读书》第十二期上刊登有署名“远志”的《这“耆龄”不是那“耆龄”》短文 , 其中辨析了《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将二人混淆的乱象 。 实则“耆龄”远不止此二人 , 据笔者所见 , 如在《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中曾录有一份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五月二十八日的名叫“耆龄”的任官履历 , 全文称:“奴才耆龄 , 镶黄旗汉军崇英佐领下举人 , 年三十一岁 , 中式光绪壬辰科进士 , 改庶吉士 , 散馆引见 , 奉旨着以部属用 , 钦此 。 签掣户部 , 呈请改归知县原班铨选 , 今签掣安徽颍州府颍上县知县缺 , 敬缮履历恭呈御览 , 谨奏 。 ”但是从年纪来看 , 此档中之耆龄1899年时为三十一岁 , 故应是生于同治七年 。 而本日记之主人耆龄 , 据日记可知 , 八月初五日是其生日 , 当1921年9月6日即该年八月初五时 , 其自记是五十一岁生辰 , 因此应是生于同治十年八月初五日(1871年9月19日) , 可见二者虽极为接近但不相符合 。 而此外之耆龄更有数人 , 不一一赘述 。 在揭示耆龄的生卒年之后 , 其字号则又是一大麻烦 , 现有记载也较为混乱 。 笔者据耆氏留存的日记、书信等可靠史料查证:耆龄 , 字寿民 , 号思巽、无闷居士、支离道人等 , 室名有濩斋(亦作蠖斋)、学易斋、见山楼、居易堂、赐砚斋、惜阴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