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盾|王小盾:《清平乐》的“乐”应该读“yuè”

_原题为 王小盾:《清平乐》的“乐”应该读“yuè”
学弟杨晓霭、刘玉珺给我来信 , 说关于《清平乐》之“乐”的读音问题 , 在各种媒体上讨论很热烈 , 沸沸扬扬 , 问我的看法 。 我知道她们的意思:她们对现有的论证不太满意 。 她们心里有一些很“厉害”的疑惑:《清平乐》原来不是一个曲调名吗?为什么谈来谈去 , 只是从词调角度、音韵角度谈这个问题呢?任半塘先生在《教坊记笺订》《唐声诗》《唐戏弄》等书中都论述到《清平乐》 , 为什么不去参考一下任先生的工作呢?
她们的怀疑是有道理的 。 我的想法大致相同 , 即认为应该弃末反本 , 利用唐代资料谈唐代问题 。 第一 , 既然《清平乐》原是一个曲调名 , 那么 , 就应该阅读关于《清平乐》的早期音乐记录;第二 , 既然目的是确认唐代人关于《清平乐》的实际读音 , 那么 , 就不要纠缠“乐”字在理论上的读音;第三 , 唐代很多曲调以“乐”为名 , 仅《唐会要》所记天宝十三载太乐署供奉曲 , 即有《永昌乐》《永代乐》《庆云乐》《长寿乐》《破阵乐》《大定乐》《英雄乐》《山香乐》《年年乐》《兴明乐》《万岁乐》《大同乐》《安平乐》《太平乐》《圣明乐》《九成乐》《天授乐》《倾杯乐》《封山乐》《明凤乐》《大酺乐》《迎天乐》《冬乐》《武成升平乐》《太和万寿乐》《天统九胜乐》《太监女采乐》《真女采乐》《迎天欢心乐》《同昌还城乐》等名 。 既然如此 , 就不要把《清平乐》之“乐”的读音问题 , 变成一个孤立的“井底”问题 。
王小盾|王小盾:《清平乐》的“乐”应该读“yuè”
文章图片


为此 , 我主张首先看看任先生的《教坊记笺订》 。 《清平乐》一名 , 最早就出自这部《教坊记》 。
王小盾|王小盾:《清平乐》的“乐”应该读“yuè”
文章图片

《教坊记》的作者是玄宗开元年间的著作佐郎、左金吾卫仓曹参军崔令钦 。 书中记录了278个曲调名 , 都产生在玄宗时代或以前 。 其中有这样一些曲调 , 是《清平乐》的关联曲调:
第1曲至第23曲:《献天花》《和风柳》《美唐风》《透碧空》《巫山女》《度春江》《众仙乐》《大定乐》《龙飞乐》《庆云乐》《绕殿乐》《泛舟乐》《抛球乐》《清平乐》《放鹰乐》《夜半乐》《破阵乐》《还京乐》《天下乐》《同心乐》《贺圣朝》《奉圣乐》《千秋乐》 。
第203曲至212曲:《兰陵王》《小秦王》《花王发》《大明乐》《望远行》《思友人》《唐四姐》《放鹘乐》《镇西乐》《金殿乐》 。
这里第14曲就是《清平乐》 。 读过《教坊记》的人都知道:此书对曲调名的排列是有讲究的——总是把同类曲调或名称相关的曲调放在一起 。 比如第28曲(《凤楼春》)至32曲(《满园春》) , 共5曲 , 都以“春”为名;第93曲(《卧沙堆》)至98曲(《送行人》) , 共6曲 , 都以戍边为调名本意;第213曲(《南歌子》)至277曲(《玩花子》) , 共65曲 , 都以“子”为名 , 亦即小曲子 。 任先生注意到了这一点 , 所以在校勘第205曲《花王发》的时候说:诸本往往把此曲写作“花黄发”;但它“与《兰陵王》《小秦王》二名同以‘王’字类列 , 知‘王’是而‘黄’非” 。 这就意味着 , 《清平乐》同《众仙乐》《大定乐》《龙飞乐》《庆云乐》《绕殿乐》《泛舟乐》《抛球乐》《放鹰乐》《夜半乐》《破阵乐》《还京乐》《天下乐》《同心乐》《奉圣乐》《千秋乐》等曲是同一类曲调 , 这些曲调名中的“乐”字 , 应该有同样的涵义和读音 。
大家知道 , “乐”字今有三个书面读音 。 从《经典释文》和《广韵》看 , 唐代也是这样 。 以上这些曲调名中“乐”字的共同涵义 , 显然指向表声音的“乐” 。 那么 , 可不可以说这个“乐”就是“音乐”呢?严格说来不行 。 因为古今“音乐”概念并不相同 。 我曾经写过一篇题为《中国音乐学史上的“乐”“音”“声”三分》的论文 , 论证古代人的音乐等级观念 , 即说现在人所谓“音乐” , 在古代被划分为“乐”“音”“声”三类 。 按照《礼记?乐记》的说法 , “乐”指祭祀音乐或雅正之乐 , “音”指宫廷俗乐或成章曲的音乐 , “声”指民间音乐或不成曲调的音响 。 按照《四库全书总目》的说法 , 《经部?乐》为“乐”之部 , 其特点是“辨雅乐 , 明律吕”;《集部?词曲》为“音”之部 , 其性质是“乐府之余音 , 风人之末派”;《子部?艺术》为“声”之部 , 其内容是“讴歌末技 , 弦管繁声” 。 总之 , 古人所谓“乐” , 不等于音乐;“乐”是特殊的音乐 , 即具有雅乐属性、律吕属性的音乐 。 值得注意的是:《清平乐》类的曲调正好都属于这种音乐 。 比如《教坊记笺订》指出:《众仙乐》是“正平”调曲 , 属道曲;《大定乐》《龙飞乐》《庆云乐》是“小石”调曲 , 《大定乐》在《羯鼓录》中属太簇商;《泛舟乐》《清平乐》是“大石”调曲;《放鹰乐》属太簇商;《破阵乐》“乃唐代第一乐曲”;《夜半乐》《还京乐》都是平调曲 , 歌颂玄宗夜半还京诛韦后的事迹;《天下乐》也是“正平”调曲;《千秋乐》专为玄宗生日千秋节而作 。 由此看来 , 这一批曲调名中的“乐”字 , 是和它们的雅乐身份相对应的;按盛唐教坊乐人的习惯 , 也按下文引《经典释文》的说法 , 都读作入声字“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