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苏门三父子:文章传千古,家风润神州|草地·说人解史
_原题为 苏门三父子:文章传千古 , 家风润神州|草地·说人解史
首发:7月24日《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作者:夏钦
“诗书传家门毓秀 , 博爱处世人长久 。 ”纵览中国历史 , 没有哪一家 , 能像苏氏家族一样 , 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据三个席位 , 传为千古佳话 。 除了天资禀赋外 ,苏氏一脉代代相传的家风 , 无疑也是他们成长的重要基石 。
文章图片
三苏纪念馆启贤堂内清人冯会所作的“三苏图”木刻画碑(1962年摄) 。 新华社采访人员金勖琪摄
最好的家教是言传身教
子女是父母的影子 , 从子女身上 , 总能看到父母曾经的模样 。
三苏家学源远 , 祖籍赵郡(今河南赵县) , 后迁至河北栾城 , 唐朝武则天时期 , 宰相苏味道被贬为眉州刺史 , 其后代遂定居于眉山 。 至苏洵出生(1009年) , 已历三百余年 。
苏轼的曾祖父苏杲 , 善于生产经营 , 但他从不聚敛财富 , 一直到死 , 家里的田地不满两顷 , 房屋破旧了也不修葺 , 始终过着简朴的生活 。 可他帮助别人毫不吝啬 , 经常拿出粮食、衣物救济贫困乡邻 , 且做了好事从不张扬 。
苏氏家族再度兴起的重要人物 , 是苏轼的祖父苏序 。 明郑瑄《昨非庵日纂》记载 , 苏序曾言:“吾欲子孙读书 , 不愿富 。 ”意思是希望子孙读书做官 , 而不希望子孙经商致富 。 后来苏洵的哥哥苏涣24岁高中进士 。 在其影响下 , 苏洵“窃有志于今世”(苏洵《上富丞相书》) , 晚年也凭荐举踏入仕途 。 苏轼兄弟于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双双高中进士 , 达到了苏氏家族科举求仕的顶峰 。 苏涣子孙辈、苏洵的孙子辈进入仕途者也不在少数 。
苏序为人仗义 , 性情上还多了几分疏达不羁的豪侠之气 。 有一年饥荒席卷眉山 , 苏序开仓无偿救济饥民 , 颇受乡民们称赞 。
文章图片
四川眉山三苏祠内拍摄的春光水色 。 新华社资料片
到了苏洵这一代 , 其妻程氏更是发挥了出色作用 , 作为贤母 ,后世将其与孟母、岳飞母亲一起并称为“三大贤母” 。
苏东坡的母亲程夫人出生于眉州青神县一个名门世家 , 父亲程文应进士出身 , 官至大理寺丞 。 在优渥家境长大的程夫人不仅生活富足 , 而且自幼喜读诗书 。 程夫人知书达理、端庄贤淑的性格 , 在苏轼、苏辙两兄弟成才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
宋史《苏轼列传》 , 开篇就讲了一个程夫人育子的故事 , 寥寥几笔 , 却极为传神 。 苏东坡十岁的时候 , 父亲外出游学 , 母亲程夫人亲自担任老师 , 教其读书 , 凡讲到古今成败之事 , 总能说出其要害本质 。 一天程夫人在读到东汉史《范滂传》时感慨不已 , 一侧的苏东坡说:“我如果成为范滂 , 母亲会同意赞许吗?”程夫人听此言后说:“你如果能成为范滂这样的忠臣义士 , 我难道不能成为范滂的母亲吗?”从那时起 , 苏东坡就发奋进取 , 博阅群书 , 心怀天下 。
在苏轼兄弟回忆母亲的若干文章中 , 满满都是母亲教育儿女的生动案例 。 《记先夫人不发宿藏》《记先夫人不残鸟雀》和《异雀》中 , 都记载了程夫人教育他们兄弟姊妹的故事 。 司马光在程夫人墓志铭中由衷赞美说:“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 , 智能足以齐其家!”程夫人以辛劳、贤德和智慧 , 成就苏氏父子三人 , 令司马光惊叹:“兴衰无不本于闺门!”
最好的学区房是家中书房
今天的父母在培育子女问题上 , 往往舍本逐末地盯着天价学区房 , 却忽视了家中的书房建设 。
北宋时的西蜀眉州是名副其实的诗书之乡 , 这里民风淳朴 , 男女老幼都好学习 , 都要读书用礼 。 眉山城里有一处“孙氏书楼”闻名天下 , 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 , 创建人是眉山读书人、藏书家孙长儒 。 从开元到唐僖宗光启年间 , 孙家的藏书楼越建越大 , 成了全国最大的私人图书馆 , 唐僖宗亲题“书楼”褒奖孙氏 。 北宋印刷术发达 , 眉山因为诗书之风很盛 , 成了全国三大雕版印刷之乡(杭州、建阳和眉山)之一 。
推荐阅读
- 《披荆斩棘的哥哥》四公双人合作来袭,父子组合拿第一,林志炫热狗火花四射
- 应采儿晒二胎hoho正脸照,hoho颜值酷似陈小春,父子俩真一模一样
- 《也平凡》上星定档,郑恺、张国立、林峯别样父子情,黑白对决
- 哈哈哈哈哈邓超鹿晗父子情深不,其实鹿晗和陈赫才是“真爱”
- 网曝《披哥》出道名单,胡海泉出局,MMA父子三人在列,C位是他?
- 邓超鹿晗先后晒出球场自拍照,“父子”俩越长越像
- 《披荆斩棘》大湾区被拆散,张晋高瀚宇上演父子情深,团魂感爆棚
- 张晋|《哥哥》有五大铁三角,街道办事处拆伙,“父子组合”仅排在第二
- 应采儿|应采儿晒二胎hoho正脸照,hoho颜值酷似陈小春,父子俩真一模一样
- 林志炫|《披荆斩棘的哥哥》四公双人合作来袭,父子组合拿第一,林志炫热狗火花四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