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苏门三父子:文章传千古,家风润神州|草地·说人解史( 三 )
治平三年(1066年) , 苏洵病逝于京师 , 苏轼兄弟又立即辞去官职 , 将其灵柩运送回眉山 , 为父亲守孝 。
文章图片
“三苏”祠堂(2016年) 。 新华社采访人员刘坤摄
兄弟俩的仁爱和孝心 , 子孙辈给予了很好的回报 , 苏东坡在被贬黄州惠州儋州 , 尤其是乌台诗案发生时 , 三个儿子均在不同时期陪伴在他身边 , 度过艰难的时光 。
苏轼也非常重视总结家族优良家风 。他还通过书信、诗文的形式 , 教育三个儿子和苏辙的几个儿子 , 甚至还要写信问候苏辙孙子的学业情况 , 向他传递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 苏轼的后人深得其风范 。 他的三个儿子苏迈、苏迨和苏过 , 皆恪守做官先做人的道理 , 风骨卓然 。 苏东坡送别长子苏迈走上仕途时 , 曾赠其一方砚台 , 砚底刻有铭文: “以此进道常若渴 , 以此求进常若惊 , 以此治财常思予 , 以此书狱常思生 。 ”苏迈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 , 史载其“文学优赡 , 政事精敏 , 鞭扑不得已而加之 , 民不忍欺 , 后人仰之” 。
在许多诗文中 , 苏轼还注意向子侄们传授做学问的心得 。 要他们多读史书 , 从中得到教益;要他们为学不要“趋时” , 不要只是作为取得功名的手段 。
苏辙之孙苏籀曾撰录苏辙语录一卷 , 取名《栾城遗言》“以示子孙” , 也是苏氏一门家风家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
最好的家风是两袖清风
“公生明 , 廉生威 。 ”清正廉洁的家传 , 对苏氏家族而言 , 有着很好的传承 , 他们祖祖辈辈都乐善好施 , 以义为利 , 非义不取 。
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 , 苏洵在京病逝 , 苏轼兄弟带着父亲的灵柩回眉山丁忧 。 朝廷中的同事纷纷凑出份子钱 , 以示悼念 。 英宗皇帝赠银一百两 , 宰相韩琦、副相兼恩师欧阳修各赠银三百两 , 其他官员所赠不一 , 加起来至少也是两三千两的大数字 。 但苏轼兄弟意见高度一致:坚辞不受 , 唯独提了个要求 , 希望皇上能给父亲追授官爵 , 以了老人未竟之心愿 。 英宗准奏 , 诰封苏洵为光禄寺丞 , 官六品 。
短命的英宗当政不到五年就驾崩了 , 年轻的神宗继位 , 希图通过改革恢复仁宗时的荣光 , 大胆起用王安石变法 。 除了神宗的鼎力支持 , 王安石还需要更多坚定的追随者、践行者 , 他向苏东坡兄弟伸出了橄榄枝 。 但有着基层工作经验的苏东坡看到了变法的一些危害 , 他用犀利的笔 , 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 , 先后两次论新法之不便 , 预言“今日之政 , 小用则小败 , 大用则大败 , 若力行不已 , 则乱亡随之” 。 这样对新法立场鲜明而激进的反对 , 对位高权重、大刀阔斧改革而主动示好未果的王安石而言 , 是“是可忍 , 孰不可忍”的 。 一场灾难向苏东坡悄悄靠近 , 但他浑然不知 。
文章图片
三苏纪念馆中收藏的东坡手迹“慈竹”木刻画碑 , 清乾隆时刻(1962年摄) 。 新华社采访人员金勖琪摄
于是 , 在王安石铁腕改革中坚力量吕惠卿、担任御史的姻家谢景温等人操作下 , 神宗皇帝收到了这样的弹劾奏折:苏轼四年前护送父亲灵柩回川妄冒公差 , 往还以舟载物 , 贩卖私盐 。 王安石立即下令淮南、江南、湖北、成都诸路转运司 , 严加调查 , 搜集证据 , 并逮捕篙工水卒 。 当然 , 这个莫须有的罪名 , 调查很久也没有结果 。 尽管苏轼对这种诬陷没有进行任何辩解 , 但已感到在京处境的困难 , 只好坚决请求外补 。 很快 , 朝廷就批准苏东坡通判杭州 。
早在苏东坡兄弟刚科举入仕进入官场以来 , 叔叔苏涣就谆谆教导他们 , 传授为政之方 , 苏辙在《伯父墓表》中深情写道 , “其为吏 , 长于律令 , 而以仁爱为主 , 故所至必治 , 一时称为吏师 。 ”苏涣作为皇帝认可的循吏 , 是子侄们从政的榜样 , 在他们身上播下了以民为本的种子 。
推荐阅读
- 《披荆斩棘的哥哥》四公双人合作来袭,父子组合拿第一,林志炫热狗火花四射
- 应采儿晒二胎hoho正脸照,hoho颜值酷似陈小春,父子俩真一模一样
- 《也平凡》上星定档,郑恺、张国立、林峯别样父子情,黑白对决
- 哈哈哈哈哈邓超鹿晗父子情深不,其实鹿晗和陈赫才是“真爱”
- 网曝《披哥》出道名单,胡海泉出局,MMA父子三人在列,C位是他?
- 邓超鹿晗先后晒出球场自拍照,“父子”俩越长越像
- 《披荆斩棘》大湾区被拆散,张晋高瀚宇上演父子情深,团魂感爆棚
- 张晋|《哥哥》有五大铁三角,街道办事处拆伙,“父子组合”仅排在第二
- 应采儿|应采儿晒二胎hoho正脸照,hoho颜值酷似陈小春,父子俩真一模一样
- 林志炫|《披荆斩棘的哥哥》四公双人合作来袭,父子组合拿第一,林志炫热狗火花四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