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京华物语?丨这些图片和资料,记录了北京城门与城的历史( 三 )


唐幽州 里数不明
辽燕京 城周长三十六里
金中都 城周长七十五里
元大都 城周长六十里又二百四十步
明清北京 城内外周长五十八里
幽州 隋唐五代约四百年
辽南京 七十五年
辽燕京 一百一十年
宋燕山府 三年
金圣都 数月
金中都 一百四十二年
元大都 一百零一年
明北平府 三十五年
明清民国北京 五百二十五年(永乐元年至民国十七年)
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的帝都所遗留下来的伟大建筑就是宫殿 。
紫禁城旧称大内
旧称大内 。 民国成立后开放了前三殿 , 设置了展示清皇室珍宝的古物陈列所 。 民国十三年(1924)委员会接收了后宫 。 十七年(1928)组建了故宫博物院 , 负责管理故宫的所有宫殿 。 如此 , 前三殿及其附属建筑归古物陈列所 , 乾清门内各宫殿归故宫博物院分别管理 。 第一要说前三殿的概况 , 得先从午门说起 。 午门是禁城的正门 , 内有东西两庑房 。 东庑房中间有协和门 , 西庑房中间有熙和门(原为雍和门) , 两庑房北边正中面南的是太和门 。
城墙|京华物语?丨这些图片和资料,记录了北京城门与城的历史
文章图片

太和门
九楹三门 , 前后有陛各三出 , 左右有陛各一出 。 重檐翚飞、石栏曲折 。 列两铜狮 , 四宝鼎 。 环金水河 , 河上跨五石桥 。 太和门外左右各有一门 , 皆面南 。 左称昭德 , 右为贞度 。 太和门内有东西庑房各三十二间 。 东庑房中有体仁阁 , 西庑房中有弘义阁 , 各重楼面阔九间 。 东庑房之北有左翼门 , 西庑房之北有右翼门 , 东西相向 。 东西庑房之间是太和殿 。
太和殿基台高两丈 , 殿高十一丈 。 面阔十一间 , 进深五间 。 康熙八年(1669)重建 。 其上为重檐庑殿顶 , 屋脊四垂 。 前后有金扉四十扇 , 金锁窗十六扇 。 殿前露台称丹陛 。 上面列有十八座宝鼎 , 铜龟、铜鹤各二 , 日晷、嘉量各一 。 丹陛下面的广场是文武百官行礼的地方 。 殿内陈列着最近从热河行宫运来的众多宝物 , 墙壁上挂着大幅的名人字画 , 供游人参观 。
中和殿在太和殿后面 , 规模较小 。 方檐圆顶 , 构造独特 。 内顶的雕刻彩绘非常精美 。 殿内陈列着许多从热河行宫移来的佛像及有关佛教的绘画 。 保和殿在中和殿后面 。 面阔九间 , 宽广高大 , 与太和殿大致相同 。 殿内正中有皇帝宝座 。 殿前有金缸四口 。 以上为三殿 。
殿后有乾清门 。 东面是景运门 , 西面是隆宗门 。 文华殿在太和殿东边 。 以前是为皇帝进讲的地方 。 有两座配殿 , 东称本仁 , 西叫集义 。 旁有传心殿 , 以前是尊拜先圣先师的地方 。 殿内陈列有很多古今名人的字画 。 其中有郎世宁手绘的描绘香妃初入中原时的戎装行乐图的油画 , 此为名画 。 其他还有历代名家的书画手迹 。 武英殿在西面 , 规模与文华殿相当 。 里面陈列着历代古瓷、古铜及玉器等宝物 。 这些都是前皇帝内宫中收藏的秘宝 , 体现出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发达水平 。
东西庑房的配殿 。 东边的叫凝道 , 西边的叫焕章 。 凡宫廷校刊的书籍都收藏在这里 。 西边还有浴德堂 , 是乾隆时香妃沐浴的地方 。 建筑样式仿照土耳其风格 , 房子旁边有水井 。 浴德堂西边的宝蕴楼 , 是民国三年(1914)在咸安宫遗址上改建的 , 用以收藏珍贵文物 。 外城禁城宫殿武英殿北有断虹桥 。 北边空地上有十八棵古槐 。 第二因为故宫中殿宇众多 , 千门万户 , 难尽其详 。 故将其区分为五路 , 即中路、内东路、外东路、内西路、外西路 。
(一)中路——从神武门南进至乾清门为中路 。 门面阔五间 。 门前三陛三出 , 各九级 , 围以石栏 , 置金狮子 。 门中设宝座 , 为奏事之所 。 门内中路面南的是乾清宫 。 面阔九间 , 进深五间 , 中设宝座 , 是皇帝在内廷受贺赐宴 , 召见臣工外藩的地方 。 殿前列铜龟、铜鹤各二 , 日晷、嘉量各一 。 殿内左右摆放着图史、玑衡、彝器 。 东有昭仁殿 , 原名弘德殿 , 万历十四年(1586)改称昭仁 。 明思宗在殉国前在此手刃其女昭仁公主 。 乾隆帝将这里用作收藏旧版书籍的地方 , 内有御笔“天禄琳琅”匾 。 西有宏德殿 , 是同治皇帝读书的地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