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张仲景:治咳喘特效方!传承1800多年,仅8味药,疗效神奇!
医界有一句话“医生不治喘 , 治喘丢了脸” , 可见咳喘并非是一个容易治的疾病 。 今天要介绍的这个方子 , 就是“仲景治咳喘特效方” 。
本文插图
1从一个案例说起
【|医圣张仲景:治咳喘特效方!传承1800多年,仅8味药,疗效神奇!】患者柴某某 , 男 , 53岁 。 患咳喘已经十余年了 , 被咳喘折磨的生不如死 。 这个咳喘有一个特点就是冬重夏轻 , 冬天气喘憋闷 , 不能平卧 , 甚是难受 。 辗转于许多大医院的门诊、住院部 , 均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 。 各种中西药、吊瓶都用了 , 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 住院就缓解 , 出院就复发 。 就诊时 , 患者气喘憋闷 , 耸肩提肚 , 咳吐稀白之痰 , 每到夜晚则加重 , 不能平卧 , 早上起来起则吐痰盈杯盈碗 , 背部怕冷 。 视其面色黧黑 , 舌苔水滑 , 切其脉弦 , 寸有滑象 。 断为寒饮内伏 , 上射于肺之证 , 为疏小青龙汤 。
本文插图
麻黄9克 , 桂枝10克 , 干姜9克 , 五味子9克 , 细辛6克 , 半夏14克 白芍9克 甘草10克 。
服7剂咳喘大减 , 吐痰减少 , 夜能卧寐 , 胸中觉畅 , 后以《金匮》桂苓五味甘草汤加杏、夏、姜正邪并顾之法治疗而愈 。
2
小青龙汤是气管与支气管炎症的专方 。 是剧烈咳嗽和大量稀痰的镇咳剂与化痰剂 , 具有明显的近期疗效 。 对于以“咳”“喘”“痰稀”为主诉的呼吸系统疾病,确是名医手中的一张王牌方药 。 根据临床经验 , 本方多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期 。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相关条文共有5条 , 其中“咳”作主证的共3条 , 可见咳嗽是本方主治的目标所在 。 至于咳嗽的程度 ,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咳逆倚息不得卧”则是直点龙睛之语 。 事实上 , 病人咳嗽越是严重 , 本方的效果也就越好 。 临床加减很多 , 常用的有加石膏 , 加杏仁 , 去麻黄加人参、麦冬 , 甚至加附子等 。 只要对证 , 取效神速 。
本文插图
张仲景虽然没交代痰液的形状 , 但从“妇人吐涎沫”条文的描述来思考 , 便不难触类旁通了 。 临床所见 , 病人咳嗽多伴随大量的痰液 , 尤其是夜间更多 。 如果细心观察该类病人 , 不难发现一大早其人床前的痰盂或纸篓里总是装得满满的 。 这种痰如果吐在地上,则呈鸡蛋清状或带有泡沫 , 很快就渗入土中而不见 。 病人自己也会说痰清凉凉的滑溜溜的很好吐 。 过敏性鼻炎也流大量清稀的分泌物 , 伴有频繁的喷嚏 。 从症状的比类来看 , 其鼻涕类似于痰 , 喷嚏类似于咳 , 故也同样适合运用本方 。 对此,黄煌老师将其形象地归纳为“水样的鼻涕水样的痰 , 水样的青龙把饮蠲” 。
3
方药组成
麻黄三两(去节) , 芍药三两 , 干姜三两 , 五味子半升 , 甘草三两(炙) , 桂枝三两 , 半夏半升(洗) , 细辛三两 ,
上八味 , 以水一斗 , 先煮麻黄 , 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 , 取三升 , 去滓 , 温服一升 。
本文插图
本方证为外寒内饮相搏于肺而发 ,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所谓“形寒饮冷则伤肺”之义,成无己则概括本证病机为”两寒相感 , 中外皆伤 。 ''小青龙汤用麻、桂、白芍、炙甘草 , 相当于麻黄汤合桂枝汤去杏仁、生姜、大枣 , 以解外寒 。 用姜、辛、味、夏、以化内饮 。 此四味药为张仲景的“化饮团队” , 是仲景治寒饮咳喘之核心药物 , 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均用此四味化饮 。 同时五味子、芍药酸敛之性又可防止肺气耗散 。
推荐阅读
- |医圣张仲景:一张良方,7味药,活血、化瘀、散寒,根治静脉曲张
- |医圣张仲景群方之魁,仅5味药,内伤、外感都能治,疗效名不虚传
- 聊养生健康|一个流传1800年的古方,医圣张仲景仅用2味药,彻底治好腿抽筋!
- |最早的开塞露你知道是谁发明的吗?是中医医圣张仲景
- |医圣张仲景的一个奇妙配方,专治疑难杂症,调理内体的寒和热
- 食疗食补|1把冰糖,1斤水果,1小时变“良药”止咳润肺治咳嗽,孩子超喜欢
- 咳嗽|又到一年“咳嗽季” 治咳嗽别被广告忽悠
- 澎湃新闻|评弹不再只有说噱弹唱 首部评弹剧《医圣》来探索创新
- 消化疾病|又上火又怕冷,现代人常见“上热下寒”,张仲景这个方子管用
- 感悟健康|阴阳两虚,一定要阴阳双补吗?张仲景的分步治法,效如桴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