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把你蠢哭了吗》:“社恐”的根源,是惧怕他人的负面反应?( 二 )
本文插图
电影《社交恐惧症》剧照 。
到底是怎么回事?不管你对卡拉OK持什么态度 , 毕竟这是一种零风险的活动 , 只要围观者不是类固醇滥用的音乐狂热分子 。 当然 , 有时也会发生糟糕的情况 , 比如你有可能唱得实在跑调得厉害 , 让听众恨不得死了算了 。 可是那又怎样?只不过是几个以后再也见不着的人认为你的唱歌水平在及格线以下 , 又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只要我们的大脑对此在意 , 那就是有害的 。 羞耻 , 尴尬 , 公开出丑……除了最富有献身精神的非正常人 , 没有人会去主动追求这些强烈的负面感受 。 出现这类后果的可能性哪怕只有一丁点 , 也足以让人避之不及 。
还有很多让人惧怕的事情比唱K更普通:打电话(我自己就尽量能免就免)、付钱时身后有人排队、敬酒、上台做报告以及去理发等—无数人日常能顺利完成的事 , 却让另一部分人充满畏惧和惊恐 。
这些都属于社交焦虑 。 实际上 ,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社交焦虑 , 但如果严重到了干扰正常生活、使人变得衰弱的程度 , 那就属于社交恐惧症了 。 社交恐惧症属于最常见的几种恐惧症表现形式之一 , 所以 , 为了理解其背后的神经科学原理 , 现在我们不妨后退一步 , 先来看看普遍意义上的恐惧症 。
恐惧症指的是莫名害怕某种东西 。 假如一只蜘蛛突然掉在你手上 , 你尖叫着拍打一通 , 人们对此都会很理解 。 因为毛骨悚然的虫子吓到了你 , 而人们往往都不喜欢触碰虫子 , 所以你的反应是合理的 。 可是 , 假如一只蜘蛛落到你手上 , 你不仅失控地大喊大叫 , 还掀翻了桌子 , 并用漂白剂洗手、烧光衣服、长达一个月拒绝出门 , 或许就可以算得上“莫名”了 。 毕竟 , 不过是一只蜘蛛罢了 。
关于恐惧症有一点很有意思 , 那就是患有恐惧症的人通常很清楚自己的害怕是完全没道理的 。 一个有节肢动物恐惧症的人在意识层面知道不及一枚硬币大的蜘蛛对自己构不成危险 , 可还是控制不住过度的恐惧反应 。 这也是为什么对恐惧症的反应说些片汤话(比如“它不会伤害到你的”)尽管是出于好意 , 却丝毫不起作用 。 知道触发恐惧的东西没什么危险无济于事 , 恐惧无疑超越了意识层面 , 而这才是恐惧症那么棘手和顽固的原因 。
本文插图
电影《社交恐惧症》剧照 。
恐惧症可以按照害怕的对象划分成特殊(单一)和复杂两种类型 。 单一恐惧症指的是对某个特定物品、动物、情景(例如待在电梯间)或状况(例如流血、呕吐)产生恐惧感 。 只要避开相应的触发物 , 个人生活一般不受影响 。 有时候虽然无法完全避开 , 但它们大多只是暂时存在 , 比如有的人惧怕乘电梯 , 但坐电梯一般也就几秒钟 , 除非你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的威利·旺卡 。
至于究竟为什么会得恐惧症 , 原因多种多样 。 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会联想学习 , 把特定的反应(例如恐惧反应)与特定的刺激(例如蜘蛛)联系起来 。 即便是神经结构最简单的生物似乎都具备这种联系能力 , 比如说加州海兔 , 一种非常简单的水生腹足类动物 , 个体近一米长 , 就曾在20世纪70年代被用于研究学习过程中神经变化的早期实验 。
以人类的标准来看 , 加州海兔很低等 , 只有原始的神经系统 , 可它们已经表现出联想学习的能力 , 更重要的是 , 它们的神经元十分粗大 , 足以让研究人员把电极插进去记录电活动的变化 。 加州海兔的神经元轴突(神经元的长“主干”部分)直径可达1毫米 。 这个数值听起来似乎没什么了不起 , 但那要看和什么比 。 假如把人类的神经元轴突比作饮料吸管 , 那么加州海兔的轴突尺寸可算得上是英吉利海峡隧道了 。
本文插图
电影《社交恐惧症》剧照 。
需要指出的是 , 如果这种生物表现不出联想学习的能力 , 粗大的神经元就没有什么用处 。 如果有人警告你当心某些东西(比如陌生人、电线、老鼠、病菌等) , 你的大脑就会推断遇到它们的话会发生的各种糟糕事情 。 随后 , 当你真的遇到时 , 脑中那些“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被激活了 , 战或逃反应也同时被触发 , 负责编码记忆中恐惧组分的杏仁核给这段记忆贴上“危险”的标签 。 于是 , 下一次再遇到时 , 你会记起“危险” , 并出现与上次同样的反应 。 当我们试图去提防某些东西的时候 , 就会对其产生畏惧 。 在有些人身上 , 这种反应最终发展成了恐惧症 。
推荐阅读
- 如何把办公室变成减压中心
- 办公室必备五种健康食物
- 让大脑变得更聪明 从三件事入手
- 白领久坐伤脾胃 如何健脾养胃
- 青春期的爱美心理
- 日常一种坐姿提升自信 改善情绪
- 青少年为何热衷死亡诅咒
- 玩手机会令人反应变慢吗?
- 社交恐怖症起于青少年期
- 胸罩肩带不合适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