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演化史上的“黑洞”,可能需要物理学来填补丨展卷( 六 )
所以 , 我们现在又回到了起点 。 我们掌握了很多知识 , 但还是不知道为什么生命会是这样 。 我们知道复杂细胞起源于40亿年演化史中的单一事件:一个古菌和一个细菌的内共生(图1) 。 我们知道复杂生命的特征在这次结合之后才演化出现 。 但我们仍然不知道 , 为什么这些特征会出现在真核细胞中 , 在细菌和古菌中却没有留下演化的痕迹 。 我们不知道是什么力量限制了细菌和古菌:为什么它们的生物化学机制如此多姿多彩、基因多态性如此丰富、依靠气体和石头都能顽强生存 , 但一直保持着简单的形态?我们真正拥有的是一个新颖大胆的理论构架 , 可以依此继续探索 。
我相信 , 线索就藏在细胞的生物能量生产机制中 。 这种怪异的机制从各方面限制了细胞 , 但很少有人理解这一点 。 本质上 , 所有的活细胞都通过质子(带正电荷的氢原子)回流来为自身提供能量 , 就像是某种电流——只是用质子代替了电子 。 我们通过呼吸作用氧化食物而获得的能量 , 被用来把质子泵过一层膜 , 在膜的另一边形成质子蓄积 。 从这个“水库”回流的质子可以为细胞工作供能 , 如同水电站的涡轮电机 。 这种利用跨膜质子梯度为细胞供能的奇特机制 , 发现之初完全出人意料 。 彼得·米切尔(Peter Mitchell)是20世纪最具独创性的科学家之一 , 他于1961年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 , 并在此后的30年间逐渐将其完善 。 米切尔的学说被认为是自达尔文以来最“反直觉”的生物学理论 , 可与爱因斯坦、海森堡和薛定谔的物理学思想相媲美 。 现在 , 我们对质子动力的工作方式理解得十分详尽 , 已经深入到蛋白质层面 。 我们还发现 , 所有的地球生命 , 无一例外都利用质子梯度供能 。 质子动力是生命不可或缺的成分 , 就像通用遗传密码 。 然而 , 这种反直觉的能量利用机制最初是怎么演化出来的 , 我们几乎一无所知 。 在我看来 , 这就是位于当代生物学核心的两大未知问题:为什么生命以如此令人困惑的路径演化?为什么细胞的供能方式如此古怪?
写作本书就是为了尝试回答以上两个问题 , 而且我相信二者紧密相关 。 我希望说服读者 , 演化是围绕能量进行的 , 我们必须考虑能量才能理解生命的各种特征 。 我希望向读者展示 , 能量与生命从一开始就密不可分 , 地球生命的基本特征源于一颗躁动行星的能量失衡 。 生命的起源由能量流推动 , 质子梯度对细胞的出现至关重要 , 但是对质子梯度的利用又限制了细菌和古菌的结构 。 这些限制条件主宰了细胞之后的演化历程 , 细菌和古菌虽然在生物化学方面花样百出 , 却一直保持着简单的形态 。 我想证明 , 一次罕见的内共生事件 , 即一个细菌入住一个古菌体内 , 打破了这些限制 , 使复杂细胞的演化成为可能 。 一个细胞在另一个活细胞内生活并逐渐融合 , 这是很难实现的变化;形成这种关系的困难程度 , 解释了为什么复杂生命的起源只有一次 。 我还想证明 , 这种密切的共生关系决定了后来出现的很多复杂细胞特征 , 包括细胞核、有性生殖、两性 , 还有不朽的种系和无常的肉体—也是有限寿命和基因预定死亡的源头 。 最后 , 从能量角度思考生命能让我们认识人类自身的生物学特性 , 特别是演化过程中深层次的取舍权衡:生殖力和年轻时的健康 , 代价是衰老和疾病 。 我认为 , 这些见解能够帮助人类增进健康 , 至少能加深对健康的理解 。
本文节选自《复杂生命的起源》 , 贵州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版 。
作者简介:尼克·莱恩(Nick Lane) , 演化生物学家 ,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 。 他的研究方向为演化生物学与生物能量学 , 聚焦于生命的起源与复杂细胞的演化 。 他还是伦敦大学学院线粒体研究学会的创始成员 , 也是生命起源研究计划的项目领头人 。 2010年 , 他以《生命的跃升》荣获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 。 尼克本人因为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上的卓越贡献 , 于2015年荣获英国生物化学学会奖 。 他不仅深耕自己的学术研究领域 , 还孜孜不倦地参与公众科学普及 。 2016年 , 尼克因为在科学传播上的深入付出而荣获英国皇家学会迈克尔·法拉第奖章 。
推荐阅读
- 白领养生 教你7招远离过劳死
- 史上最靠谱提神法解决午后犯困
- 史上最全厨房去油污妙招 妈妈再也不用烦心了
- 全国接种剂次超13亿 疫苗选择北京生物好还是科兴生物好
- 史上超全的24个减肥的误区
- 历史上的“10最”女人 涨姿势了!
- 外阴赘生物的鉴别诊断
- 掌控保养生物钟拯救疲劳肌
- 生物碱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 细胞生物治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