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演化史上的“黑洞”,可能需要物理学来填补丨展卷( 二 )
科学家是充满好奇心的人 , 如果这个问题确实像我说的这么严峻 , 它本应该广为人知 。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 科学界对这个问题的意识远没有明确 。 现有的各种解释互相争论 , 但大都晦涩难懂 , 反而掩盖了问题本身 。 另一个难点在于 , 问题的相关线索分散在众多不同的研究领域之中:生物化学、地质学、种系发生学、生态学、化学和宇宙学 。 几乎没有人能成为所有这些领域真正的专家 。 生物学现在正处于“基因组革命”的进程之中 , 我们掌握了成千上万种生物完整的基因组序列 , 包含亿万数位的代码 。 在这些数字化的生物信息中 , 从远古遗留至今的线索经常互相矛盾 , 令人迷惑 。 对这些数据的解读要求研究者拥有精深的逻辑、计算和统计技能 , 生物学上的理解反倒被挤到了从属地位 , “有当然好 , 没有也无大碍” 。 大数据研究方法的迷雾在我们周围涌动 , 争论交缠 。 每当稍稍拨开迷雾 , 更加离奇的新课题就会涌现 。 科学家曾经的自信从容逐渐消失 , 我们现在面对着一幅崭新的生物学场景:真实、严峻、令人不安 。 然而 , 从一个研究者的角度来看 , 能够发现一个重要的新课题并寻求答案 , 非常激动人心!生物学中最大的问题还有待解决 , 本书正是我起手的尝试 。
细菌和复杂生命有什么样的关系?早在17世纪70年代 , 荷兰科学家安东尼·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在自制的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时 , 对这个问题的初步研究就开始了 。 他镜头下生机勃勃的“微型动物” , 让当时很多人都难以置信 。 但这些生命的存在 , 很快被同样天才的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再次证实 。 列文虎克还发现了细菌 , 他在1677年那篇著名的论文中写道:它们“小到令人难以置信;以我视野中能看到的估计 , 100个这样极其微小的动物排成一行 , 宽度也超不过一粒细砂;如果我的估计正确 , 那么一百万个加起来 , 也不会比一粒细砂重” 。 不少后世的研究者怀疑 , 列文虎克是否真的用他简单的单镜头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 。 现在已经没有争议:他确实做到了 。 可以通过两点证明:首先 , 他发现细菌无处不在——雨水中 , 海水中 , 并不仅仅在自己的牙齿上才能找到;其次 , 他通过敏锐的直觉发现了两种微生物的区别 , 一种被他称为“非常微小的动物”(即细菌) , 另一种则是“巨大的怪物”(实际是单细胞的原生生物 , protists) 。 他区别二者的依据 , 在于观察到后者旺盛的运动行为和“小脚”(纤毛);他甚至注意到有些较大的细胞由多个小“液泡”组成 , 并与细菌进行了比较(当然他用的不是这些现代术语) 。 几乎可以肯定 , 列文虎克在这些液滴中观察到了细胞核 , 即所有复杂细胞贮藏基因的地方 。 接下来 , 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停滞了几个世纪 。 在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50年后 , 著名的分类学家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把所有微生物不加区别地分在Vermes门(意为“蠕虫”)的Chaos属(意为“无形状”) 。 到了19世纪 , 与达尔文同时代的德国演化论学者恩斯特·海克尔(Ernst Haeckel)才再次确认微生物之间存在重大差别 , 并把细菌与其他微生物区分开来 。 20世纪中期以前 , 关于细菌的生物学认知没有多少进展 。
生物化学的统一 , 使细菌研究迈入了一个关键阶段 。 此前 , 细菌花样百出的新陈代谢能力让它们似乎无法归类 。 它们可以依靠任何物质生存 , 从混凝土到电池液到气体 。 如果这些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没有任何共同点 , 我们用什么依据来确定细菌的分类呢?如果无法归类 , 我们又怎能理解细菌呢?正如化学元素周期表为化学研究带来了理论的统一 , 生物化学也为细胞演化研究带来了秩序 。 另一位荷兰人阿尔贝特·克吕沃尔(Albert Kluyver)阐明:生命令人眼花缭乱的多样性 , 其实是由非常相似的生物化学过程支撑 。 呼吸作用、发酵作用和光合作用虽然各有区别 , 但全都有共同的生物化学基础 。 这种概念的整合 , 证明了所有生物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 。 克吕沃尔认为 , 在生物化学层面 , 对细菌成立的理论 , 对大象也成立;细菌和复杂生物之间几乎没有界限 。 细菌的代谢多样性远超复杂生物 , 但二者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都很相似 。 克吕沃尔的学生科内利斯·范尼尔(Cornelis van Niel) , 以及罗杰·斯塔尼尔(Roger Stanier) , 可能是那个时代最能理解细菌的本质不同于其他生物的科学家 。 他们认为 , 细菌就像原子 , 不可再分 。 它们是最小的生物功能单位 。 很多细菌和人类一样能进行有氧呼吸 , 但必须通过整个细菌才能执行这种功能 , 细菌没有人类细胞中专门进行呼吸作用的组件 。 细菌繁殖时会分裂 , 但从功能角度来说 , 细菌不可再分 。
推荐阅读
- 白领养生 教你7招远离过劳死
- 史上最靠谱提神法解决午后犯困
- 史上最全厨房去油污妙招 妈妈再也不用烦心了
- 全国接种剂次超13亿 疫苗选择北京生物好还是科兴生物好
- 史上超全的24个减肥的误区
- 历史上的“10最”女人 涨姿势了!
- 外阴赘生物的鉴别诊断
- 掌控保养生物钟拯救疲劳肌
- 生物碱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 细胞生物治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