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药】滑石


【每日一味药】滑石
【性味归经】甘、淡 , 寒 。 归膀胱、肺、胃经
【功效】利尿通淋 , 清热解暑 , 祛湿敛疮
【主治】用于热淋 , 石淋 , 尿热涩痛 , 暑湿烦渴 , 湿热水泻;外治湿疹 , 湿疮 , 痱子
【用法用量】10~20g
【使用注意】脾虚气弱 , 精滑及热病律伤者忌服 。 孕妇慎服 。
【配伍】
1、治身热吐痢泄泻 , 下痢赤白 , 癃闭 , 石淋;生津液 , 去留结 , 消蓄水 , 止渴宽中 , 除烦热心躁 , 腹胀痛闷 ,口疮 , 牙齿疳蚀 , 中暑 , 伤寒 , 疫疠: 滑石六两 , 甘草一两(炙) 。 上为末 。 每服三钱 , 温水调下 , 日三服 。 惟孕妇不宜服 , 滑胎也 。 (《伤寒标本》六一散)
2、治热淋 , 小便赤涩热痛: 滑石四两 。 捣罗为散 。 每服二钱匕 , 煎木通汤调下 , 不拘时候 。 (《圣济总录》滑石散)
3、治气壅关格不通 , 小便淋结 , 脐下妨闷兼痛:滑石八分 。 研如面 。 以水五大合和搅 , 顿服 。 (《广利方》)

【每日一味药】滑石
本文插图


【小故事】
说到滑石 , 其实我们在夏天时经常用到它 , 不知你有没有留意到呢?如果婴孩或者儿童长“痱子”了 , 妈妈会用“痱子粉” , 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痱子粉”的重要组成就是“六一散”了 。
而在琳琅满目的中成药里“六一散”要算是最简单的品种之一了 。 一是它的处方简单 , 是由滑石六份和甘草一份所组成;二是制法也简单 , 只是将两味药研粉拌匀就可以了 。
相传“六一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又名刘河间)所创 。
在公元1147年(金皇统元年)的仲夏 , 金熙宗晋尚书右丞相韩企先为濮王 , 赐宴三日 。 谁料想 , 未出三天 , 却得了一种“怪病”: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不畅、大便泻痢 。 家人四处求医 , 熙宗也派太医前来诊治 , 无奈近百剂药下去 , 病势有增无减 , 便在城门悬榜求医 。
当时20岁的刘完素正在京城购置药品 , 见了榜文 。 一则初出茅庐 , 不知深浅;二则自认为对此病颇有把握;三则早闻韩博通经文典章 , 能仿宋律制定皇统新律 , 很想见这位贤相 , 因此他揭了榜 , 入王府为韩企先诊治 。
经过按脉察色后 , 他问道:“可有身热、心烦、口渴、头晕、少气、多汗之症?”韩闭眼而微微点头 。
“当有恶心泄泻、胸闷纳呆、倦怠身重 。 ”
“对 , 对……”韩企先半睁着眼半眯着眼不耐烦地打量了一下刘完素的模样 。
“此乃暑湿也 , 治暑不治湿 , 医之过也!”
“暑湿?”太医忍不住说:“吾等岂不知暑湿之理?”
刘完素说:“你们治暑祛湿 , 泻热不养阴 , 尤其小便不利、大便泄泻 , 定然不敢使用寒凉之剂 , 故治而无效 。 ”
韩企先挺起身子 , 睁大眼睛问:“你有何方?”刘完素思索有顷举笔处方:滑石、甘草 , 共研细末 。
一旁韩夫人问:“此为何方?”刘指着方中“滑石六两 , 甘草一两” , 脱口而出:“六一散 。 ”
他解释道:“滑石能解肌清热 , 滑窍行水而利湿 , 统治表里上下三焦 。 加入甘草泻火和中 , 便能清暑利湿 。 ”
“如何服法?”
“每用三钱 , 和白蜜少许 , 冷开水或灯心汤调服 , 三日见效 。 ”
韩企先见他说得有理 , 就照方服了三贴 , 果然小便通而泄泻止 , 不禁感慨万分 。
韩企先找来刘完素 , 请他弃医从政 , 但刘却只要求赐医书若干 。 此后仍然用心攻读 , 终于成为一代名医 。
【【每日一味药】滑石】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也颔首称赞六一散 。 因此六一散被誉为“凡人之仙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