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类血液替代品?有何特征?又有何不同?
人类研制人造血的历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 。 一直以来 , 有三类科学家正在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研制血液代用品 。 第一类研究能携带氧的纯化学物质“氟碳携氧剂(PFC)” , 这是一种无色的化学溶液 。 研究中发现 , 它输送氧的效果和红细胞相差很大 , 且有一些副作用 , 不适用于一般输血 。 现在这种溶液主要被用于冠状动脉扩张术 , 以改善局部微循环 。
【有哪些类血液替代品?有何特征?又有何不同?】
本文插图
第二类研究是人造血红蛋白 , 它的思路是把血红蛋白分离出来 , 制成溶液 , 保存起来 , 再输入到人体内 。 血液红细胞的携氧功能是通过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来完成的 。 但使用人造血红蛋白的障碍在于 , 离开了红细胞的保护环境 , 血红蛋白可能变得有毒 , 它会产生自由基 , 破坏心脏和其他器官 。
本文插图
美国一公司将双阿司匹林分子用于血红蛋白分子的交联 , 进行了I、II、III期临床试用 , 取得了一些振奋人心的结果 , 但遗憾的是 , III期临床后期发现 , 在对失血性休克伤员的抢救中 , 没有表现超乎寻常的效果 , 一部分伤员死亡 。 进而发现一些副作用 , 输入该血红蛋白容易引起血管收缩 , 增加了平均动脉血压 。 因此 , 不得不于1998年中断了临床试验 , 这是血液代用品研究中遇到的一个很大挫折 。
本文插图
在王憬惺看来 , 这种研究方式在未来也很难取代人体正常的红细胞功能 。 “红细胞是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 。 一旦血红蛋白离开红细胞 , 游离方式就不具备携氧能力了 。 此外 , 红细胞在人的身体里约有120天寿命 , 可是研究中的红细胞可能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就被人体代谢掉了 , 所以这种方式在技术层面难以实现 。 ”
本文插图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苏志国表示 , “从血液里提纯血红蛋白 , 要求不能有杂质 , 但还很难做到纯度100%;判断红细胞代用品效果的某些生理指标尚无定论;由于红细胞代用品临床前或临床试验中出现了副作用 , 需要分析和鉴定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 , 但由于大部分修饰血红蛋白产品都带有一些杂质 , 使得对原因的推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这也是如今大部分血红蛋白类红细胞代用品共有的难题 。 ”
本文为***作者原创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 眼皮跳的食疗方法都有什么
- 灵芝吃了拉肚子怎么回事
- 遗精过多有药膳治疗
- 护肝明目的食物有哪些
- 舌两侧溃疡 原来这样吃最有效
- 治疗咳嗽的食疗法有哪些?
- 患有尿毒症病人可以吃榴莲吗
- 年轻人高血压不能吃的食物有哪些
- 早上要吃饱的重要性有哪些
- 皮肤过敏能吃熏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