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放化疗正面战场,切断癌症补给线饿死癌细胞,药物和食物疗法
切断癌症的补给线
人们经常用战争来比喻病人同癌症之间的斗争 。 在我看来 , 这场“二战”中最大的欧洲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就是再恰当不过的比喻 。
1942年8月 , 希特勒在斯大林格勒附近的斯大林河岸边集结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军队 , 包括100多万训练有素、所向披靡的士兵 , 一个大型装甲师,1万门大炮,1200架飞机 , 准备大肆破坏 。
他们的对手是筋疲力尽、装备简陋的苏联军队 , 部分士兵还未成年 , 甚至还有从来没用过枪炮的女学生 。 但这些人是在保卫自己的国家、家园和亲人 。 战斗的惨烈令人无法想象 , 苏联军队以老百姓作后盾 , 撑过了整个秋天 。 尽管士兵英勇无畏 , 但终究还是寡不敌众 , 纳粹的胜利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
本文插图
随后 , 朱可夫元帅彻底转换了战略 。 他停止了没有希望获胜的前线进攻 , 转而调动剩余部队穿过纳粹占领区 , 迁回到德军防线后方 , 直达德军补给部队的驻地一罗马尼亚和意大利这里的德军军纪散漫、毫无战斗力 , 抵挡不了多久的进攻 。 数日之后 , 朱可夫就改变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看似不可避免的失利结局 。 一旦补给线被切断 , 鲍鲁斯将军的第六集团军就无法继续战斗 , 最后只好缴械投降 。
1943年2月 , 苏军一举击退了德军的入侵 。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它标志着纳粹癌细胞开始在欧洲全面撤退 。 士兵都知道前线补给部队的重要战略地位 。 但是长期以来 , 把这种认识与癌症治疗联系起来的想法对于癌症研究者来说却是荒谬可笑的 。 但是 , 这个想法首先萌生于一名军医的脑海 。
本文插图
【避开放化疗正面战场,切断癌症补给线饿死癌细胞,药物和食物疗法】
上世纪60年代 , 美国海军的一位医务官 , 犹大·福克曼( (udah Folkman)博士正在负责发明一种保存新鲜血液的方法 , 以满足美国第一艘核动力航母在海上几个月内的手术需求 。 为了检测他的储血系统 , 福克曼设计了一个实验 , 以査看储存的血液是否能满足小型活体器官的需要 。 他摘除了一只兔子的甲状腺 , 将其放在一支玻璃试管里 , 然后向试管内灌入储存血液 , 他看到 , 这些血液能让甲状腺继续存活
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些储存的血液 , 对于正在迅速繁殖的细胞也会有用吗?为了找到答案 , 福克曼向摘除的兔甲状腺内注射了以快速繁殖循环而闻名的癌细胞 , 一个惊喜在等着他 。
注射进的癌细胞发展成了肿瘤 , 不过都只有针头大小 。 起初 , 福克曼以为这些细胞已经死亡 。 但是当他将这些细胞注射到老鼠体内时 , 癌细胞便迅速长成了巨大而致命的肿瘤 。 试管里的兔甲状腺和活鼠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本文插图
有一个不同对于福克曼来说是很明显的:在老鼠体内生长的肿瘤是和血管交织在一起的 , 而试管内甲状腺里的肿瘤则没有血管渗入 。 这一认识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癌性肿瘤不能成功地将血管转为己用 , 它就根本不能生长 。
福克曼被这个假设吸引了 , 他在手术实践中找到了大量的正面证据 。 他切除的所有癌性肿瘤都表现出一个相同的特点 , 这些肿瘤都极其依赖脆弱而扭曲的血管为其提供养料 , 因为它们实在是生长得太快了 。
没用多久福克曼就想到 , 如果癌细胞无法接触到像人头发丝那么细微的血管(我们称之为毛细血管) , 它们就都活不了 。 毛细血管给细胞带来必需的氧气和养料 , 并带走细胞代谢生成的垃圾 。 癌细胞同样也需要摄入养分 , 清除垃圾 。 因此 , 为了存活 , 必须让毛细血管深入到肿瘤内部 。 但是因为肿瘤以高速生长 , 于是新血管的生成也必须非常迅速 。 福克曼将这种现象叫作“血管生成( angiogenesis)” 。
本文插图
为了生长 , 癌细胞会绑架身体制造新血管的能力作为己用 。 福克曼由此推论出一种对抗癌细胞生长的方法 , 那就是阻止癌细胞绑架血管 。 这样肿瘤就永远只是和针头差不多大小 。 通过向血管而不是癌细胞本身发动进攻 , 我们应该能够榨干一个肿瘤 , 甚至使其退化 。
推荐阅读
- 化疗后食欲不好怎么办呢?
- 放化疗的饮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 化疗可以喝牛奶吗?
- 放化疗后没食欲怎么办
- 化疗白细胞下降吃什么好
- 化疗后能吃西洋参吗
- 一般化疗期间可以吃带鱼吗
- 化疗期间能吃香蕉吗以及注意事项
- 正在化疗病人能吃螃蟹吗
- 做化疗的病人吃什么水果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