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麻醉好了,疝气却消失了,手术医生陷入纠结:手术还做不做?
星期五下午 , 原本计划分分钟搞定的一台疝气手术 , 却因为术中一个小插曲愣是耗时近两个小时才完成 。
本文插图
以前的疝气手术 , 一般都是选择疝囊高位结扎的手术方式 , 操作范围都是在局部 , 因此椎管内麻醉就可以完成 。 椎管内麻醉 , 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半麻” 。 这个麻醉效果 , 仅限于下半身 。 费用也低 , 因此广受外科医生和患者青睐 。 由于麻醉操作简单 , 术中也没有频繁加药的过程 , 因此我们麻醉也喜欢这样的麻醉方式 。
本文插图
近些年 , 由于腹腔镜技术的发展 , 可谓无所不尽其至 。 小到阑尾炎、疝气 , 大到胃癌、直肠癌都有外科医师尝试 。 不仅仅改为腔镜下手术 , 就连具体手术方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新的疝气手术方法 , 外科医师在镜下将一块补片缝在腹膜缺失的地方 。 就像用针缝衣服一样 , 把补片缝在肚子里面 。 这样一来 , 从根本上杜绝了疝气的术后复发 。
为了给外科创造更宽敞的手术空间、也减少腹腔镜带来的腹部膨胀不适 , 这类手术几乎都在全麻下完成 。 从麻醉技术进步发展方面看 , 相当于全麻继阑尾炎之后的进一步胜利 。 一旦外科医师体验过无肌紧张的术区后 , 就有可能再也离不开全麻了 。
本文插图
这个小插曲 , 恰恰是因为麻醉后的肌肉松弛引起的 。 全麻过程中 , 为了便于进行气管插管和为外科制造松弛的手术环境 , 麻醉医师会为手术患者注射促使肌肉松弛的药物——肌松剂 。 肌松剂一旦起效 , 凡是存在骨骼肌的组织都会松弛下来 。 当然 , 由于心肌、血管平滑肌、胃肠平滑肌以及子宫平滑肌不属于骨骼肌范畴 , 因此这些部位不会松弛 。 手术中 , 将不受影响继续工作 。
当我为这患者注射了镇静剂、镇痛药物、静脉全麻药以及肌松剂后 , 顺利进行了气管插管 。 之后 , 我一边调着呼吸参数、一边观察着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变化 。
本文插图
一切就绪后 , 外科医师掀开患者身上覆盖的被子、准备消毒 。 然而 , 在他信心满满的以为他很清楚手术部位在哪里的时候 , 他愣住了 。 原来 , 在病房还鼓鼓的大包却神奇的消失了 。 不信邪的外科医师 , 用手按了按患者的腹股沟区域 , 仍然一无所获 。 甚至 , 他都已经不确定的摸了摸对侧腹股沟 。 但是 , 显然目标不在那里 。 按照手术管理规范 , 外科医师要在手术之前做好手术部位的标记 , 而这个患者的手术标记就摆在那里 。
突然消失的疝气 , 让他一时愣住 。 不过 , 他似乎很快明白过来 , 可能疝囊缩回去了 。 有很多疝 , 会在患者鼓气、咳嗽或者抬重物的时候出来 , 休息后就会缩回去 。 但这个疝 , 在他印象当中似乎没那么容易回去 。 毕竟 , 一大团大网膜死死的卡在那里了 。
本文插图
见此情景 , 我赶快提醒他:我用过肌松药 , 是不是腹壁肌肉松弛了 , 疝囊才缩回去的 。 猛然清醒的外科医师点头道:一定是这样 。 于是 , 他赶快联系他们主任 , 询问下一步处置 , 也包括手术是否进行等问题 。
听到他说手术可能不做了 , 我还有一丝难办 。 因为 , 麻醉和外科是分不开的 。 这个时候如果不做了 , 那麻醉记录单可怎么填写啊?难道 , 在一个小时在手术室中 , 只有麻过去、再醒过来 , 外科什么都没做?
本文插图
好在外科主任在电话中说:手术继续进行 , 即便疝囊缩回去也要探查一下 。 万一疝囊内的组织发生了缺血坏死 , 也能够及时发现;另外 , 上一个补片 , 也能杜绝疝气以后复发 。
【手术|麻醉好了,疝气却消失了,手术医生陷入纠结:手术还做不做?】目前 , 疝气的形成原因尚不完全明确 , 但和老年机体退化和腹部压力突然增加有关 。 一旦发现腹股沟区域 , 也就是大腿根部鼓起来 , 要及时就医治疗 。 如果是肠管突出到疝囊里 , 很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或者肠道梗阻 。 到时候 , 病情可能就很严重了 。 切记 , 一定要及时就医!
推荐阅读
- 急性阑尾炎手术后的饮食问题
- 手术后吃什么伤口愈合快 术后调养饮食方
- 手术后可以吃姜吗
- 进行无痛人流手术前能吃早饭吗?
- 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后饮食要注意什么
- 胆囊息肉术后饮食方法
- 心脏瓣膜手术后饮食怎么注意
- 肠息肉手术饮食注意
- 眼睛手术吃什么好呢
- 白内障手术后需要吃点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