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12 跨越祁连山( 二 )


云层无法散去 , 对面祁连山上的雪峰也难以展露 。 等了很久 , 依然 。 偶然间 , 阳光洒下来 , 花海顷刻变成金黄 , 这种浓厚的色彩在南方见不到 , 这是西北的阳光 。 大西北的美妙就在于此 , 光线的变化大 , 色彩的饱和度更高 。 南方由于空气湿度大 , 水蒸气对光线的吸收和散射更高 , 因此色彩表现更细腻 , 对比度却差了些 。
西行漫记·12 跨越祁连山
本文插图


下山到路旁拍几张 , 还没什么感觉 。 对这种为了某个时刻多么多么奇绝的自然风景 , 各色人等扛着长枪短炮云集一处的摄影行为 , 我实在是没兴趣 。 千人一样的照片 , 有什么拍摄意义?
原因当然在自己身上 , 跟着大家一起混 , 没有新的视角和创意 , 就是水平太低 。

西行漫记·12 跨越祁连山
本文插图



离开门源县 , 再次走进甘肃省 , 已经是几个来回了?这真是条古怪的线路 , 转了十来天 , 西藏距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
02 张掖下午 , 爬上祁连山 。 祁连山垭口海拔不到4000米 , 或许因为是山脉中的豁口 , 并不险峻 , 山体干枯、土地贫瘠 , 四下都是干巴巴的模样 。

西行漫记·12 跨越祁连山
本文插图



下山后 , 冲破羊群阵 , 进入了甘肃省的张掖地区 , 到了我向往已久的河西走廊 。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段 , 古称“甘州” , 这也是甘肃省名“甘”的由来 。 此地号称“金张掖”、“塞上江南” , 前者有点像什么白酒的名字 , 后者也是名符其实 。
张掖的确是个好地方 , 平展田野上黄绿相间 , 一望无际 , 黄色的是油菜花 , 绿色的是麦苗 。 CRV在笔直的柏油路上飞奔 , 两边挺立着体态修长的白桦树 。 这一路 , 心旷神怡 。

西行漫记·12 跨越祁连山
本文插图



一场大雨不期而至 , 无法前往今日第二个目标景点 , 只能过张掖市 , 到达临泽县 。 本日奔行约400公里 , 坚持不让别人开车的相公又给累垮了 。
03 临泽县 西路军临泽县是座普普通通的西部小县城 , 城郊有个很特殊的景点:西路军烈士陵园 。 当年 , 西路军在临泽县驻扎时间最长 , 军部也在此地 。 进退失据的西路军战败后离开临泽 , 不久被全歼 。
晚饭后 , 见时间还早 , 就开车过去看看 。 来的时间晚了 , 纪念馆已关闭 , 本想在陵园里转转 , 但是雨越来越大 , 犹豫再三 , 没进去 。
烈士陵园中埋葬了两千多具西路军官兵的尸骨 , 军师级烈士纪念碑就有三十多座 。
年少时读西路军史 , 觉得特惨 , 成年后读党史 , 感受又有所不同 。
冷雨 , 站在烈士陵园外 , 但觉凄凉 。 埋在里面的都是年轻人 , 师级干部也就是二十郎当的小伙子 。 他们都是有理想的人 , 怎能想到 , 万里长征结束 , 却埋骨于此 。 但他们又怎么能想不到 , 既然扛起了枪 , 什么样的结果也必须承受 。
有机会再来看看吧 。
重发版说明:本节删除原文中对西路军的历史与评述部分 。
临泽县海拔1500多米 , 相当于庐山 , 除了脸不变色心不怎么跳的相公 , 我们三个都从红彤彤的高原脸变成了蜡黄脸 。
今天4000 , 明天2000的在各种海拔高度上跳跃了十来天 , 和坐过山车没两样 , 这么刺激的行程也真是少见 。

西行漫记·12 跨越祁连山
本文插图



出行十二日 , 行程近五千公里 , 从东往西又折向北 , 西藏已是越来越远了 。
04 关于高反本想以后再写高反 , 这几天注意到有朋友准备进藏 , 有人心存忐忑 , 故提到今天来谈谈 。 以下是我在路上写的 , 因为上网的环境(没想到甘肃的网络也这么差劲) , 没法查过任何资料 , 或许其中医学部分有错误 。
a. 什么是高反
高原反应 , 简称高反 , 是人们从低海拔地区到高海拔(3000以上)发生的一种综合性身体应激性反应 。 其原因主要在于高海拔地区空气含氧量较低 , 例如在海拔5000米仅为0海拔的60% 。
高反并非是一种病症 , 而是缺氧造成诸多身体不适或疾病的总称 , 典型的症状有头晕、头痛、失眠、气喘、乏力等 , 较为严重的会出现呕吐、昏厥、怀孕等情况 。 好吓人 。
b. 如何看待高反
就我个人而言 , 以前也挺怕的 , 觉得自己身体不好 , 去了西藏会不会把命丢在那儿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