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患者潮热心慌睡不好,只想到绝经?可能是高血压!

【女性患者潮热心慌睡不好,只想到绝经?可能是高血压!】 1 月 25 日 , 欧洲心脏学会(ESC)发布关于女性心血管健康的共识文件 , 内容涵盖绝经过渡、妊娠期疾病以及其他内分泌和妇科疾病 。该共识指出 , 女性一生中由于性激素发生明显的变化 , 心血管风险会受到影响 。 在中青年时期 , 女性有特定的危险因素和炎症风险指标;年轻女性怀孕时如出现妊娠期高血压或妊娠期糖尿病 , 心血管风险明显增加 。随着年龄增大 , 除了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 绝经过渡期还会有额外的心血管风险 , 需要特别加强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管理 , 改善生活质量 。共识强调 , 对于中年女性 , 临床医生应加强高血压筛查 , 尤其是曾有妊娠期高血压或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 , 应规律自我监测血压及控制血压 。据统计 , 30% ~ 50% 的女性在 60 岁以前会出现高血压 , 但其症状却往往被误认为是绝经所致 , 例如潮热、心悸、头痛、乏力、睡眠紊乱 。
女性患者潮热心慌睡不好,只想到绝经?可能是高血压!
本文插图
女士特有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绝经相关的额外心血管风险1、绝经与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和促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升高有关 。2、绝经过渡期的女性如果有炎症合并症 , 例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甲状腺疾病 , 心血管风险明显增加 。3、绝经期有严重血管舒缩症状的女性 , 心血管风险指标会比无症状的女性差 。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会导致绝经后心率变异性增加 。4、值得注意的是 , 绝经引发的症状可能会影响女性的工作能力 。5、早绝经(45岁以前绝经)的女性 , 糖尿病和心血管病风险明显增加 。绝境过渡期的心血管管理1、女性在绝经过渡期应检查血脂和血压 。 卵巢功能早衰女性和 45 岁前绝经的女性应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 。2、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规律运动是优化绝经期健康管理的重要方面 。3、绝经期激素治疗是缓解绝经症状的最有效的方法 , 可能对于预防抑郁也有益处 。 临床医生把握好激素的用量和类型以及开始用药时的年龄 , 是保障安全性的关键 。4、绝经后早期开始绝经期激素治疗对于改善心血管健康获益最大 , 65 岁以上女性接受绝经期激素治疗会导致认知功能恶化 。 绝经期口服激素治疗会增加静脉血栓栓塞风险 , 中风风险也会轻度增加 。 绝经期纯雌激素治疗会增加子宫内膜癌风险 。5、女性在开始绝经期激素治疗前 , 应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 , 如心血管风险不确定 , 应考虑进行 CT 检查来评估冠脉钙化评分 。6、绝经期激素治疗不建议用于心血管高危女性和已有心血管病的女性 。 对于无症状的绝经期女性 , 一般不建议启动激素治疗 。7、对于卵巢功能早衰女性 , 共识建议接受激素替代治疗至人群平均绝经年龄 。 45 岁前绝经者应在评估个体风险和获益的基础上 , 考虑激素替代治疗 。 有卵巢功能早衰遗传倾向的女性 , 癌症风险可能增加 。妊娠期疾病1、妊娠史应成为心血管风险评估的一部分 。2、曾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 尤其是先兆子痫或 HELLP 综合征的女性 , 过早出现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3、曾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应在产后 4 ~ 12 周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 此后每 1 ~ 3 年复查 。4、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或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应考虑进行二级预防 , 曾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女性应考虑自我监测血压 。多囊卵巢综合症等疾病1、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出现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 性腺功能减退、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纤维化、50岁以前子宫切除而卵巢保留的女性 , 心血管风险均明显增加 。2、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 , 包括测量血压、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查空腹血脂 , 怀孕时筛查妊娠期糖尿病 。3、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尤其要注意进行饮食和生活方式调节 。心血管高危女性避孕1、曾发生静脉血栓栓塞、中风、心血管病或外周血管疾病的女性 , 应避免应用复合口服避孕药 。2、35 岁吸烟女性及有重度血脂异常或肥胖的女性 , 禁用口服避孕药 。3、心血管风险较高的女性可应用各种应用途径的纯孕激素避孕药 。年轻女性抗栓注意事项对于因先心病、冠心病、房颤等心脏病而需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的年轻女性 , 应监测是否有异常子宫出血 。BRCA1/2 基因突变携带者和乳腺癌患者1、BRCA1/2 基因突变携带者和接受乳腺癌治疗的女性 , 心血管风险明显增加 , 临床医生应评估其心血管危险因素 。2、对于接受降低风险的输卵管卵巢切除手术(RRSO)的女性 , 短期(最长 4 年)激素替代治疗不会增加乳腺癌风险 , 可降低早绝经的长期风险 。3、如果乳腺癌风险较低 , 建议接受激素替代治疗直至自然绝经年龄 。4、在罹患乳腺癌的女性中 , 绝经期激素治疗应采用专家建议并个体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