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有人患癌,我要不要好好做个检查?—康爱管家



抗癌管家-康爱管家提示:近日 , 杭州日报报道了一个关于姐妹先后确诊乳腺癌的案例 。
51岁的古阿姨(化名)在妹妹不幸检出乳腺癌后 , 在医生建议下 , 也接受了一次乳房全面检查 , 不过一切正常 。
虽然如此 , 医生还是建议古阿姨每半年来复查一次 。 古阿姨对此没当回事 , 因为自己的乳房一来没有任何症状 , 二来检查也确认了没事 , 为什么还要复查?于是她没有遵医嘱定期检查 。

家族有人患癌,我要不要好好做个检查?—康爱管家
本文插图



然而一年后 , 在近期的一次单位体检中 , 古阿姨被检出了一枚可疑的乳腺结节 , 经过一系列检查后 , 古阿姨拿到了带有“乳腺癌”字样的报告单 。
由于发现很早 , 乳腺癌分期仍为早期 。 经过规范治疗(手术+化疗)后 , 古阿姨病情得到控制 。
令人比较在意的是 , 在古阿姨的一项检查中 , 一个名为“BRCA”的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 。 医生还嘱咐古阿姨 , 一定要提醒家族中的其他女性亲友要定期进行乳腺检测 。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什么是BRCA基因突变?
1990年 , 一种与乳腺癌相关的基因被发现 , 其名为BRCA1 , 即乳腺癌1号基因 。 4年后 , 2号基因BRCA2基因也被发现 。
这两种基因 , 其实并非什么坏份子 , 而是具有抑制恶性肿瘤发生的基因 。 在正常情况下 , BRCA1/2基因可以调节人体细胞复制 , 修复DNA损伤 , 维持细胞正常生长 , 守护我们不得癌症 。 抗癌管家-康爱管家 , 我们一起抗癌 , 治愈癌症不是梦 。 但BRCA1/2一旦发生变异 , 则人体的乳腺癌、卵巢癌等一系列癌症的发生率会上升 , 且该基因可以被遗传给下一代 。
因此 , 古阿姨本人被检出BRCA突变阳性 , 意味着其他血缘女性的乳腺癌风险 , 也会相应上升 , 都应该定期检查乳腺癌 。
二、什么是乳腺癌高危人群?
在各个不同癌症种类里 , 都有一部分特殊人群 , 被称为“××癌高危人群” 。 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 , 罹患癌症的风险要高于普通人 。 那么乳腺癌高危人群都是谁呢?
据《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版)》定义 , 三类人群属于乳腺癌高危人群 。
1、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
2、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
3、既往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的人
正因为妹妹在确诊乳腺癌时 , 古阿姨刚刚51岁 , 说明妹妹作为她的一级血亲 , 符合发病年龄小于等于50岁的条件 , 这一点属于《指南与规范》中定义的乳腺癌高危人群条件 , 所以医生才会反复嘱托古女士要定期复查乳腺 。
除此之外 , 符合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有人是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有大于等于2个具有血缘关系的近亲患有乳腺癌/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有具有血缘关系的男性近亲患有乳腺癌等多项条件之一的人 , 也都属于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人群 。
三、预防性切除是否可以安枕无忧?
美国女星安吉丽娜·朱莉曾在《纽约时报》上发文介绍 , 由于自身携带了“错误”的基因——BRCA1 , 让她有87%的几率罹患乳腺癌 , 50%的几率罹患卵巢癌 。
通过预防性切除乳腺 , 朱莉的乳腺癌患病风险降低到了5% , 后来她还预防性地切除了卵巢 。
朱莉的选择 , 并不能简单复制给所有BRCA突变携带者 。
因为BRCA基因突变不仅与乳腺癌和卵巢癌相关 , 同时还会增加结直肠、胰腺等多个部位的癌变风险 。 即便预防性切除让她不得乳腺癌和卵巢癌 , 也未必能保证其他癌症的不发生 。
不仅如此 , 卵巢的切除会导致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 , 还会带来过早绝经、骨质疏松等很多问题 。 因此 , BRCA携带者的预防性切除 , 手术前一定要找国内外真正权威的专家 , 抗癌管家-康爱管家 , 我们一起抗癌 , 治愈癌症不是梦 。 仔细评估风险和收益后再进行选择 , 切不可因为恐惧而盲目、草率手术 。
四、女性是否应该去检测BRCA突变?
既然携带BRCA突变会大幅增加乳腺癌风险 , 那么是不是所有女性都应该去做个基因检测 , 排除遗传性乳腺癌风险呢?
并非如此 。
在全体女性群体当中 , 携带BRCA突变的人非常少 , 且即便已经罹患乳腺癌 , 携带此类突变的“家族性乳腺癌患者”同样也只占很小比例 。
真正适合进行BRCA突变检测的 , 是那些有明显家族遗传特征的人群 。
比如说 , 患者确诊乳腺癌时 , 还不到50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