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桑葚能解酒?做梦!你问过肝脏的意见了吗?


较真要点:

桑葚|桑葚能解酒?做梦!你问过肝脏的意见了吗?
本文插图



查证者:石正莉 | 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初级技师、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
近日 , “超级食物”阵营又添新成员——桑葚 , 它被赋予的特殊功效是“解酒” 。 近年来 , 随着学者们与媒体的不断科普 , “饮酒有害健康”已经深入不少人的心中 。 如果吃点什么就可以解除酒精危害的话 , 酒桌上痛饮的障碍可能要变小了 。 那么 , 真的存在“解酒食物”吗?
一、“解酒”只是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 无论是否容易喝醉 , 都逃不过酒精的危害
所谓的人体“解酒”的过程 , 本质只是酒精在人体中代谢、乙醇被分解后排出体外的过程 。
人喝了酒以后 , 酒精从胃部就开始被吸收 , 但最主要的场所是在小肠 。 酒精入血后 , 会被运送到肝脏(酒精代谢的主要场所) , 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能逐步将酒精分解为乙醛和乙酸 , 乙酸再进一步被机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 最终通过呼吸、排尿、排汗等方式将酒精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
人体对酒精的反应有着强大的个体差异 , 受环境和基因的共同调控 。 酒精在人体产生的效应主要受血液中酒精浓度的影响 , 而血液中酒精浓度又受酒精饮品的种类、饮酒速度、酒精从胃部排空的速度、酒精在小肠中的吸收速度以及在组织中的分布和代谢的速度影响 。
一般来说 , 这些因素的前三项是可控的:酒精度数低、饮酒速度慢、饮酒时胃里有食物而延缓酒精从胃部排空的速度 , 从而降低单位时间内酒精在胃部和小肠的吸收量和吸收速度 , 因而不会使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快速上升 , 允许机体有相对充足的时间进行酒精代谢 , 醉酒反应也就来得缓慢且程度低 。
但是 , 需要强调的是 , 即便我们可以通过避免空腹饮酒、选择低度数酒精饮品、慢速少量饮酒等一些策略减轻醉酒反应的主观感受 , 也依然无法避免饮酒给机体带来的损伤 。 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对组织有损伤性和致癌变作用 , 而这一步代谢过程是无法避开的 。
所以 , 醉得慢可能会让你觉得好受了一些 , 但酒精的伤害可还是一点也没放过你 。
二、“好酒量”是基因决定的 , 但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酒量”一词 , 只是社会上用来评价一个人是否容易喝醉的量词 , 并不是什么科学名词 。 拥有“好酒量”的人 , 只是在摄入相对较多的酒精后 , 才会进入醉酒的状态 , 而不是喝一点就意识不清 。
“好酒量”只是说明机体代谢酒精的能力更强 , 这个能力取决于肝脏中的分解酶的数量和活性 , 而这两个性质都是受基因调控的 , 不能通过改变饮食得到改良 。
也就是说 , 世界上没有什么“解酒食物” , 带着“解酒食物”光环的食物也解不了酒精的毒害作用 。
三、桑葚是普通食物 , 没有解酒功效和药用价值

桑葚|桑葚能解酒?做梦!你问过肝脏的意见了吗?
本文插图



网络上很多文章都在鼓吹所谓的“解酒食物” , 桑葚就是被冠上这个虚拟光环的食物 。
其实 , 桑葚只是普通的水果 , 没有任何神奇的功效 。 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维生素C的含量比较高 , 还有一些功能性的植物化合物 。 但是这些化合物的药理性生理功能只是在动物身上得以验证 , 是否对人体也有同样的效果还有待考察 。
而且桑葚即使被晒干 , 也只是失去了水分和一些不太稳定的营养物质 , 不可能具有改变酒精代谢酶活性的作用 , 也不可能影响酒精的代谢速度 , 因此对酒量没有意义 。
作为均衡饮食的一个环节 , 桑葚是很不错的选择 , 每周适当吃一些 , 能够增加食物摄入的种类 , 增加膳食质量 。 但是 , 我们必须意识到 , 真正让人免受酒精伤害的办法就是不饮酒 , 切勿投机取巧地认为吃了什么食物就能赋予自己金刚不坏之身 。
四、我们不要迷失在语言陷阱之中 , 在语义上自欺欺人
虽然“解酒”“好酒量”“解酒食物”看起来都是正面词汇 , 但实际上远不是那么回事 。
酒精最终会代谢为无毒性的物质被排出体外 , 但这个过程必然要产生“乙醛”这个中间产物 , 这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 。 “酒精被解了”只是代谢过程结束了而已 , 并不是消解了所有毒害性代谢产物的作用 , 乙醛的毒性作用依然被喝酒的人“照单全收”了 。
“好酒量”也是如此 。 在所谓的酒文化中 , “能喝”被赋予了正向意义 , 是件能让人在酒桌上特别有面子的事情 , 但是从健康的角度讲 , 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事 , 因为人们一旦迟迟感受不到醉意 , 反而更容易爆饮 , 饮酒越多、时间越长 , 就越多将自己暴露在酒精的危害之中——包括脂肪肝、肝硬化、癌症等在内的各种棘手的慢性病风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