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之圣钱乙简介 钱乙的治病故事
【儿科之圣钱乙简介 钱乙的治病故事】
古代医者将儿科称为“哑科” , 这是因为古代医学讲究的“望闻问切” , 到了小孩这儿实行十分困难 , 从一个不晓事的小孩这儿得到有用的信息实在太难 , 就不用说据此治病了 。
第一因为小儿脉微难见 , 诊察时又多惊啼 , 靠脉诊难以辨证;第二因为小孩喜怒无常 , 哭啼喜笑 , 骨气未成 , 形声未正 , 无法靠望诊给出答案;第三小孩到底年幼 , 各方面都没有成熟 , 五脏柔弱 , 病情反复无常 , 用药稍有不当 , 就会使病情变得更加复杂 , 乃至于失去性命 。 因为这些原因 , 在古代给小儿看病艰难无比 。 许多大夫面对儿童的病症无从下手 , 所以古代小时候许多孩子不等长大成人就最终夭折 。
就是在这样一个困难重重的情况下 , 却有一位医生迎难而上 ,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经验的积累 , 不仅自创了一套给小儿看病的方法 , 还留下了不少病例和儿科医学著作 。 这个著名的儿科医生 , 就是在当时赫赫有名 , 在后世被尊为“儿科之圣”的钱乙 。
公元1032年 , 钱乙在一个医学之家出生 , 父亲钱颖是一位精通医术的专家 , 母亲在他 很小的时候去世了 。 虽然父亲也是一位医生 , 但是钱乙的医术却并不是受父亲教导而成的 , 而是自己的姑父吕医生所教 。
本文插图
钱乙的父亲尽管医术了得 , 但是却洗好饮酒旅游 。 钱乙三岁的时候 , 他的父亲出去旅游之后 , 便一去不复返 , 留下钱乙一人 。
钱乙的姑妈此前嫁给了一位姓吕的医生 , 一直没有留下子嗣 , 又可怜钱乙孤身一人 , 于是便将钱乙接到吕家抚养 。 夫妻两人将钱乙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 , 一直精心教导他的医术 , 给钱乙打下了坚实的医学基础 。
一直到等到钱乙长大 , 两人才将钱乙父母的消息告诉他 。 钱乙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大哭一场 , 随即决定出海寻找自己的生父 。 前后一共往返了八九次 , 总共花了几年的时间 , 终于把父亲接回家来 。 虽然知道了自己并不是吕医生的骨肉 , 但是钱乙仍然侍奉吕医生至孝 , 当作自己的父亲看待 。 等到吕医生去世后 , 钱乙为他料理后事 , 服丧守孝 。
钱乙一生最难得的就是从一而终 , 专精一科 。 但也正是因为他将自己的全副心神都放到了儿科上 , 才能专心探究 , 最终有所成就 。 他创造了“面上证”与“目内证”两种特殊的观察方法 , 在给小儿治病的时候 , 多以面上五官结合其他为依据 , 看病下药 。 他说从眼睛看:“赤者 , 心热 。 淡红者 , 心虛热 。 青者 , 肝热 。 黄者 , 脾热 。 无精光者 , 肾虛 。 ”
他还善于依据古方 , 创制新方 , 适合现今的病情变化 。 钱乙最早出名就是因为他的“颅囟方” , 凭此给长公主的女儿看病 , 从此声名大噪 , 被被授予翰林医官院中“医学”的官职 。 后来又以“黄土汤”治好了皇子 , 受到宋神宗的召见 , 被提升为太医丞 , 受赐他饰金的鱼符和紫衣 。
自此之后 , 钱乙每天都被皇亲国戚 , 文武大臣召见看病 , 忙的不可开交 。
据说有一次他被一位皇亲请到家里 , 给皇族小儿看病 。 钱乙诊断之后表示 , 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 此病不用服药都可痊愈 。 停顿了一下 , 他指着一直站在小儿身边的弟弟说 , 这个娃儿恐怕不久要发生令人惊恐的暴病 。
一家人很是生气 , 觉得钱乙胡说八道 。 生病的没事儿 , 反而是健康的弟弟得了暴病 。 眼见为实 , 他们自然不相信钱乙所言 , 将钱乙给轰了出去 。
但是没想到第二天 , 那个弟弟就突然发起了羊角风 。 家里人吓了一大跳 , 一下子就想到了钱乙所言 , 赶紧再将钱乙请来 。 钱乙治疗后 , 只三天那孩子就痊愈了 。 只从这一件事 , 就足以说明钱乙医术的精明 。
钱乙一生著作颇多 , 有《伤寒论发微》五卷 , 《婴孺论》百篇 , 《钱氏小儿方》八卷 , 《小儿药证直诀》三卷 。 但是到了今天仅存《小儿药证直诀》一书 , 不过也无法撼动他在儿科方面的地位和成就 。 只凭这一本书 , 后人就将他视为“儿科之圣” , “幼科之鼻祖” 。
推荐阅读
- 乙肝的护理措施及饮食标准有哪些
- 乙肝肝病患者不宜多吃的食品
-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如何避免乙肝感染
- 乙肝携带者会传染人吗?肝功能正常能不治疗吗
- 乙肝有什么明显的症状?这五个症状别拖延治疗时间
- 什么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转阴治好吗?
- 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 了解三个误区消除恐慌
- 乙肝小三阳能治愈吗 乙肝小三阳是什么能活多少年
- 乙肝大三阳胸口闷疼是什么原因呢?
- dna阳性是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