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忽冷忽热谨防猝死发生
聚焦健康中国猝死(第一健康报道融媒体中心)
冬春交界 , 季节轮换 , 气温忽冷忽热如过山车 , 昨天北京还是20度“高温” , 今天最高气温骤降至零度以下 。 这样的天气 , 按照老话说绝不能脱掉冬衣 , 图一时凉快 。 刚刚网上看到 , “猝死”上了热搜 。 那么 , 这样的季节我们工作生活中该注意些什么呢? 猝死能预防吗?
本文插图
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 , 在短时间内 , 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 发病突然、进展迅速 , 死亡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 , 更倾向于心源性猝死 。
急诊室医生说 , 患者发生猝死事件前可以有心脏疾病系列表现 , 但猝死的发生具有无法预测的特点 。 相当数量的心脏病患者可能会以猝死作为首发表现 。
【气温忽冷忽热谨防猝死发生】第一健康报道综合网上信息整理出防止猝死要略 。
本文插图
1、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 压力越来越大 。 每个人都想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 加班熬夜成为常态 , 鸭梨山大!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都会增加猝死风险 。
长期感觉疲倦 , 停下来休息放松一下 。 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 , 地球离了谁都照转 , 但家庭失去你 , 却是永远的痛 。
2、过量饮酒害死人!有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应酬较多 , 喝完了嗨歌 , 危机四伏 。 过量喝酒诱发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饮酒时兴奋激动 , 升高血压 , 诱发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
美酒虽好 , 不可贪杯 。 能不喝就不喝 , 能少喝绝不多喝 。
3、不健康饮食习惯 。 祸从口出 , 病从口入!长期高热量高盐高脂饮食 ,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冠心病等就会悄悄找上你 , 不知不觉在身体中埋上了定时炸弹 。
清淡饮食 , 适量吃鱼 , 少吃牛羊猪肉 , 多吃豆制品和新鲜的果蔬 , 每天一小把坚果 。
4、别不把感冒当回事!感冒是司空见惯的疾病 , 但感冒病毒会侵犯心肌引起心肌炎 , 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导致猝死病例也不在少数 。
感冒后1~3周内心悸、胸闷胸痛、唿吸困难、浮肿或晕厥一定要看心内科 。
5、打鼾不可忽视!打鼾医学称睡眠唿吸暂停综合征 , 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几率大大增加 , 从而诱发猝死 。
注意减肥控制体重 , 打鼾也是病 , 要及时就医 。
6、千万不要小瞧普通的便秘 , 用力排便时升高血压 , 诱发脑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 。
多运动 , 多食富含纤维素的新鲜果蔬 , 少吃刺激性食物 。 大便困难可局部用开塞露 , 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 切忌太过用力 , 以免发生意外 。
7、关注气温变化!秋冬和夏秋交替时节 , 气温下降 , 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大 , 心肌梗死、脑卒中及主动脉夹层等危重症发生率增高 。 冬季寒冷的气候、雪天和唿吸道感染都是心脏病促发因素 , 猝死风险明显升高 。
大喇叭广播:
季节交替时每周测2~3次血压 , 血压升高或有头晕、头痛、胸闷不适及时就诊 。 气温零度以下和雪天避免户外活动 , 注意保暖 。
剧烈运动、桑拿浴、饱餐;吸烟、吸毒、嘿咻运动以及愤怒、抑郁、焦虑和恐惧等不良情绪都会诱发猝死 。 据统计 , 球迷看世界杯时心脏急症增加2~3倍 , 高峰是比赛开始后2小时 。 美国杜克大学研究发现 , 股市暴跌时 , 心肌梗死发病明显增加 。 心血管疾病患者和高危人群要远离股市和激烈的球赛 。
心脏病患者应注意定期复查各项指标 , 严格遵照医嘱用药 。 健康人群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健康问题 , 防患于未然 。 均衡饮食 , 适量运动 , 平和心态 , 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不但可以预防猝死 , 也能预防癌症等慢性病 。
(责编 康梅)
推荐阅读
- 春天食欲不振该怎么办
- 降血脂有什么食疗呢?
- 什么食物清肺热呢
- OL养生 谨防办公室8大潜伏疾病
- 高压白领女性谨防卵巢早衰
- 职场女性怀孕 要谨防办公室杀手
- 上班族不可不知的冬季养生知识
- 专家提醒:上班族谨防腕管综合症
- 鼠标手症状 上班族谨防腕管综合症
- 夜班族谨防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