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房子课文|《云房子》教学片段与反思( 二 )
[教学片段二]我造云房子
师:小鸟们造的云房子多有趣呀,瞧,天上的白云还多着呢!让咱们都来当小鸟造云房子吧!(课件展示多幅蓝天白云图 。教师示范:揉纸,造云房子 。)
(生活动,师巡回指导 。)
师:大家的云房子造好了吗?现在我们请大家到前面来说说你用纸做的云房子 。注意用这样的句式说:“我造的云房子像……”
生:(略)
师:刚才大家看到了同学们造的各种形状的云房子 。现在谁能用“云房子太美了,有的像……有的像……也有的像……”来说说 。
(学生练说)
生:云房子太美了!它们有的像亭子,有的像蘑菇,有的像宝塔 。
生:云房子太美了!它们有的像帐篷,有的像茅草屋,有的像寺庙 。
生:云房子太美了!它们有的像胖乎乎的绵羊,有的像小狗在甩尾巴,有的像蹦蹦跳跳的小白兔 。
师:看到大家造的云房子这么美,这么有趣,我要到你们的云房子里去玩耍,去作客 。(做鸟飞状)
师:我可以到你的房子里作客吗?
生:可以 。
师:你能向我介绍你的云房子吗?
生:(做介绍)
师:(对此生)瞧,那边的云房子也很有意思,咱们一起飞过去玩耍吧!
师:(对全班)小鸟们,咱们都飞起来去玩耍,去作客吧!
(学生活动,师指导说话,相互交流 。)
[简析]为了让学生形象地体验到云房子的千姿百态,感受到造云房子的快乐,在片段二的教学中,我又精心设计了一个“揉纸团造云房子”这一活动 。我让学生揉纸成团,依据自己的想象揉出各种形状的“云房子” 。接着,我相机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用所学的句式说说自己的“云房子”的样子,再飞到其他“鸟儿”的“云房子”去作客,这样,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在情境中深化了 。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会那么浓,思维才会那么活跃,想象才会那么丰富,语言才会那么生动……可谓一举多得 。而师生共同演绎则充满着人文气息,像是在童话世界里,又不是在童话世界里,亦幻亦真!动而不乱,形散神聚,原因只有一个,体验给课堂灌注了勃勃的生机!
日本教育专家佐藤学先生认为,我们所言的在尊重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之上建立起来的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决定”“自我实现”等,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主体,这是一种“主体性神话”,是一种“悬在半空的主体”,因为这一切只有在必须与教师的互动,在与教材、同学以及学习环境的关系中加以体认才有意义 。所以,佐藤学给出一个概念叫“被动的能动性” 。()就是说在一定的关系之中,能够时刻保持着一种“应对”的姿态,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 。同样,能够时刻保持着一种“应对”姿态,且这种“应对”不是霸权的,不是生硬的,而是客观的、润泽的,这样的主导或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导 。
推荐阅读
- 邱少云读后感500字
- 邱少云英雄故事读后感
- 马云点评创业读后感
- 庐山的云雾读后感
- 草房子读后感2000字
- 曹文轩草房子读后感
- 草房子读后感550字
- 白杨课文读后感
- 大草原上的小房子读后感
- 读后感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