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反思( 二 )
根据教学目标 , 本节课分成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探索性质、归纳性质、例题学习、课堂练习、自我反馈共6个环节 。这里介绍一下环节二“探索性质” 。
环节二、探索性质
1、已知m∥n , 请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 请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前面 , 结合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的实例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 强化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定义的理解 ,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里 , 让学生运用定义 , 画平行四边形 , 为后面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作准备 。设计的初稿是让学生随意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 但是考虑到让学生随意画 , 可能会花比较多的时间 , 所以先给一组平行线 , 让学生在这一基础上画平行四边形 。
2、阅读课本第83页第2自然段 , 然后进行填空
这里让学生学会自学 , 从教材中找出基本知识 。在教学时 , 笔者没有讲述“对边”、“对角”的定义 , 以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对边”“对角” , 淡化概念 。
3、观察这个四边形 , 除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 , 它的边、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度量一下 , 与你的猜想一致吗?
学生动手度量刚才画出的平行四边形的边的长度、角的度数 , 猜想边、角之间的关系 。当学生度量后 , 得出猜想 , 笔者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即时操作功能 , 演示平行四边形的边、角之间的关系 , 再结合几何画板 , 让学生观察不断在变化的平行四边形 , 通过观察测量数据得出性质 。
4、归纳性质
5、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证明上述结论
已知: ABCD中 , 求证:AB=CD , BC=AD
思考:(1)如何证明“∠A=∠C , ∠B=∠D”及“∠A+∠B=180°”
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学习过命题、定理的相关知识 , 知道一个命题要经过推理证实是正确的 , 才能称之为定理 。因此 , 要对刚才的猜想进行几何论证 。引导学生观察命题的结论是证明线段相等 , 提示已学过“线段相等”的证明方法有哪些?(等角对等边、中点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角平分线定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 根据题设 , 确定证明方法 , 学生选定需要利用全等来证明线段相等 。然后笔者设问:“证明全等条件够吗?” , 学生回答“不够” , 接着设问:“条件不够时 , 怎么办?” ,学生很自然回答“添加辅助线” , 接着设问“怎样添加辅助线?” , 因为要在平行四边形中构造两个三角形 , 所以学生想到连结AC或者BD , 就可以得到两个三角形 , 并且辅助线AC或BD本身就可以是一组公共边 ,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得到对边平行 , 平行可以得到内错角相等 , 这样 ,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就凑齐了 。
推荐阅读
- 工作计划|五年级英语教学工作计划第二学期范文
- 工作计划|2022年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范文5篇
- 工作计划|综合科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 工作计划|初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表范文
- 工作计划|2022初三年级数学教学个人计划
- 工作计划|2022高校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 工作计划|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表怎么写
- 工作计划|初二2022年语文教学计划范文
- 工作计划|初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2022
- 工作计划|小学2022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表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