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反思( 三 )
分析完思路后 , 学生自行完成证明过程 。课堂上 , 笔者展示了书写正确的学生的学习卷 , 从而规范几何证明的书写格式 。同时 , 指出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也是证明线段相等的一个工具 。
对于性质2的证明是引导学生利用刚才证明的全等三角形 , 通过“全等三角形对角相等”或者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辅助线能证明“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这一命题;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2可以推出“邻角互补” , 证明过程课后补充 。
在此 , 笔者提醒学生刚才添加辅助线 , 把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三角形的问题 , 这条辅助线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 引出下面的活动 。
6、引出对角线 , 探索性质3并证明 。
学生明确了对角线的定义后 , 通过度量猜想两条对角线有什么关系 , 有些学生很自然猜想对角线相等 , 但是经过度量 , 发现两条对角线不总是相等的 。于是有些学生就卡住了 。这时 , 笔者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 , 展示两个全等的平行四边形 , 然后旋转其中一个 , 让学生观察两条对角线有什么关系 。同时 , 旋转后 , 两个原本重合的平行四边形还会重合 , 让学生巩固前面两个性质 , 同时发现新性质 。虽然学生还没学习图形的旋转和中心对称的知识 , 但是操作比较直观 , 学生容易理解 。但此处教学时 , 要向学生讲清线段互相平分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三)基于教学目标的反思
课后 , 听课的老师提出 , 学生在小学学段不仅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 还对平行四边形进行了度量 , 知道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 所以 , 这节课不需要花时间再去度量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 。
查阅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 发现在教材中引导学生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 同时在课后练习中让学生通过度量的方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如右图) 。
所以在备课时 , 应注意抓住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进行备课 ,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进行学习 , 因此 , 本节课 , 应该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探索方面 , 着重探索对角线互相平分、邻角互补这两个性质 , 并正确进行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证明 。
同一节课 , 113中的严老师让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 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东圃的李老师根据学生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 , 突出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特点 , 有利于中下学生的学习 。汇景的张老师这节课的重点与难度的尺度把握得很好 , 例题与练习的设计层次分明 。同校的周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研讨 , 通过推理论证培养学生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 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逻辑论证 , 规范证明的书写格式 。二、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反思
推荐阅读
- 工作计划|五年级英语教学工作计划第二学期范文
- 工作计划|2022年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范文5篇
- 工作计划|综合科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 工作计划|初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表范文
- 工作计划|2022初三年级数学教学个人计划
- 工作计划|2022高校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 工作计划|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表怎么写
- 工作计划|初二2022年语文教学计划范文
- 工作计划|初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2022
- 工作计划|小学2022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表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