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记录|家访经验交流
杨地中学 刘海洋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我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家访故事,交流我在家访工作中的点滴体会 。
首先,谈一谈家访的重要意义 。
家访,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 。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坍下来” 。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而且可以改变教师的育人思想,增强职业信心 。同时,教师可以凭借自己较为先进的教育方法来影响和改变我们山区家长某些不成熟的教育观念,促进学生成长,密切家校关系 。
老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 。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 。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 。每次家访都会让我受益非浅,和学生家长相互了解情况,交流各方面的信息,沟通感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在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 。
近年来,留守学生关爱的缺失,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单亲家庭孩子的思想扭曲等现象日趋明显,要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勤走访,身临其境了解不同孩子的家庭生活环境,从而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因此,家访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班级管理等全方位工作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
其次,谈一谈我和同事们的家访经历及体会 。
我的老家在咸阳武功,那里没有大山,所以我一直很向往山里的生活 。那里也没有艰苦的求学环境,也很少见到特殊的学生家庭 。07年大学毕业后在云南山区支教的过程中,我才深刻体会到山区学生的艰苦以及学生家庭的贫困 。正是怀着对大山的眷恋,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山区孩子的关注 。2008年10月31日星期五,我开始了第一次家访,地点是距离杨地最远的大石村花皮组 。下午一点多我和学生从学校出发,沿路边走边跑,爬上爬下,晚上七点多才到达学生家里,双脚都磨出了血泡,但这一路上的经历让我难忘 。随后的2个月里,我周末几乎都会去学生家,杨地的每个村落都留下我的足迹 。19次白马之行中12次徒步往返数小时,心里只想着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倾听家长们对孩子、对学校、对生活、对社会的想法甚至抱怨 。这是我最宝贵的一段经历之一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便写在08年末的一篇日记里: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写这些文字 。昨夜,我几乎失眠!经过十几次的家访,和学生们写给我的关于他们家庭情况的信件,我很难想象:贫困把他们逼到了生存的边缘 。当地复杂的家庭关系让我有些糊涂了……很多家庭是组合起来的,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贫困让更多的父亲铤而走险,煤矿往往能给家庭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但意外事故总会发生 。很多家庭没有了父亲的支撑,就变得毫无力气 。有的家庭,父亲在煤矿出事故后身体残疾了,没有继续维持家庭经济的能力 。很多母亲为了维持生存,只有改嫁,有的带着自己的儿女,但更多的母亲丢下自己的孩子扔给年迈的老人,自己哭着狠着心跑了,离开了家 。没有人知道她们去了哪里……)
推荐阅读
- 水浒传读书笔记|《水浒传》读书笔记记录
- 红岩读后感|小学生读书记录——《红岩》读后感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家有小事儿》读后感——同样的母爱,别样的记录
- 建筑师成长记录|《建筑师成长记录》读后感
- 小学语文教研组记录|小学2013年秋季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 一年级家访心得体会|大学一年级新生军训心得体会
- 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2013年春季学期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 永远的雷锋观后感|记录片《永远的雷锋》观后感
- 交流会主持稿|中学班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会的主持稿
- 艺体教研活动记录|中学艺体组教研活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