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记录|家访经验交流( 二 )



在后来的家访中,我渐渐了解到山区学生家庭的真实状况,这也更加让我走进他们,关注他们,帮助他们 。我将所到之处用相机和文字记录下来,并传播给我的朋友、同学以及网友 。令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很多朋友和网友纷纷表示愿意捐钱捐物

甚至有书籍和药品 。

当然,在我们学校,并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在做家访 。比如我们学校的王蕊蕊老师、颉丽纳老师、汪功达老师等远赴孙坡,徐毅老师冒着下雨天家访孔岭,回来路上摔破了膝盖磨破了鞋,毛浓忠校长和张博老师步行白马看望贫困学生,另外我们毛静校长等学校领导带着慰问金帮助多名品学兼优的学生继续上学 。毛静校长也要求自己一年中家访一百个学生家庭 。一时间,我们学校教师的家访成为风气,有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带着笔记本、考试卷,甚至带着慰问贫困学生的物品,冒着危险沿着崎岖的山路,沿途打听学生的家庭住址 。在家访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 。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

记得2010年9月开学七年级学生报到时,有学生反映羊坪村九坡组的一个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辍学并被家人订了婚约 。我们学校毛静校长、陈迪虎校长、毛华书记和我立刻前去了解情况,摩托车疾驰在悬崖边上的水泥路,陡峭得让人心生畏惧 。然而我们所有人都尽力了,但都难以挽回局面,这个学生没能继续上学 。因此,学生的受教育权需要政府、家长和社会的共同维护 。

2010年秋季,我们学校将家访正式列为一项常规工作,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家访2个学生家庭,特别是对特殊学生的家庭要不定期走访 。

2011年秋季山阳县教体局启动了全县教师“大家访”活动,而我们学校的家访活动和家访制度建设率先走在了全县的前列,成为山阳教育的一个亮点 。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教师、家庭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 。家访是联系学校、社会、家庭的桥梁 。是教师了解一个学生家庭环境和背景的最好途径,是把握学生个性特征和学习动态的主要渠道 。它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不可小视,更不能忽视 。做好家访工作,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

第三,谈一谈家访的目的

(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 。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和支持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建、共管、共育”教育模式 。

(二)与家长交流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同时将学生近期在校期间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生成效、行为习惯以及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向家长反馈 。通过家访,教师可以向家长及时反馈子女在校各方面的表现情况 。家长能够随时了解子女在学校各方面的情况,从而激发子女的责任感和责任心 。做好帮助学生与父母沟通、搭桥的作用,促进双方的理解 。

推荐阅读